知道猫叔是在3年前,那时候处于成长低谷期,每天等着猫叔的公众号更新,等着猫叔的文字给我精神动力。本以为人生最差也就这样了吧,没想到时运不济,没有最低谷,只有更低谷。
这几年流行一个词叫做社群,参加了猫叔读书打卡营,能感受到他们的社群管理制度确实是规范很多,当然这也和全职社群运营管理有关。通过一系列读书和演讲相关的活动,猫叔收获了非常多的老铁。
这本书《一年顶十年》卖得非常好,超过10万册,普通书过2万算是畅销书了。卖得好的原因归根于这些年深耕社群,服务过很多的用户,也就是猫叔营常提的老铁,情感成份更多些;对于非猫叔营的人来说,则会更理性得多,给出的评价并不高,看看豆瓣评分就知道了。
全书的风格就像日常阅读他公众号文字一样,相对比较轻松,同样的配方,同样的味道,告诉你个人财富和影响力如何升级打造,不同的是,一本6万多字的书,就像来了一个大力丸,比之前一篇篇日更文章阅读,更不好消化。
很多人评价这本书是快餐,猫叔写这本书确实也很快,写稿用了1个月时间,先把大纲写出来,然后每天根据主题写6-10篇小文章,然后给专业人士定稿,整个就像流水化操作。
最后我们看到的是,全书一共17个战略主题,170篇“小短文”。猫叔能写得这么快,主要原因是有经历,不是作者抠着脑袋瓜儿,苦思冥想“写”出来的,而是他一条条“走”出来的。
不管别人怎么看,哪怕是豆瓣没有评分的书,也就是看得人很少,大家都懒得打,但是文章有那么几个观点认知对自己有用,我就觉得很有收获。
读书和电影也是如此,我们记不住每个画面和细节,但是回想起来有那么几个走心的内容,也值得让自己泪流满面。
学习话题上,我们常听到的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在这里给我另外一个认知:需求,是最好的老师。
人的兴趣可以有很多,不见得都能学得好,只有兴趣还不够的,还应该要有应用场景。就好像很多人喜欢唱歌,喜欢弹吉他等乐器,光有兴趣并不能迅速提高你的水平,只能说让你不讨厌,但是老板告诉你,年会你们部门要上台表演节目,如果表演得好的话,你们部门大家工资翻一倍。
这时需求就摆在面前,因为有很好的实践应用场景,加上自己本来就有所喜欢,你肯定会花钱请老师来操练,以求最大的进步,而不是一个人在家里慢慢成长。
有明确的需求后,尽早进入实战,让自己在行动中得到反馈,让自己学得更好,更能解决实际问题。
同样的,在阅读选择方面,很多人看到励志鸡汤这些都会嗤之以鼻,总会有一种不屑,也是和自身的环境需求不同。很多人不明白,他们眼里所谓的鸡汤,其实是另外有需求读者中眼中所笃信的、朴素的、锋利的方法论。
当人生感到迷茫,没有目标,没有斗志的时候,看看卡耐基的书,看看成功学,可以让你找到生活的方向。创业的时候,我们都难拉下脸皮去做销售推广,这时每天早上看几遍马云当年像传销一样挨家挨户去推广但被拒绝的视频,瞬间让你有战斗力,这不好吗?反正我是这样做的。
需求不仅是最好的老师,还是最好的解药。
猫叔看过很多的书,我的很多书单是从猫叔那边看到的,只有看的书越多,才能发现更多的好书。他说他家里有三千多本书,这是什么概念,相当于有三面墙的书,是不是很壮观。
过去我看完书后,最多做做读书笔记,现在要输出,会写写文章。猫叔在这里告诉我,要写实践清单。
什么是实践清单呢?
就是先找出书里哪些内容对我有用的,再琢磨如何把有启发的知识用起来,接下来应该做点什么事情。
你看了一堆非常干货的时间管理书籍,还是仍旧做事拖拖拉拉;看了一堆自我管理自律的内容,告诉自己要早睡早起,到时间却仍在刷抖音。看完这些实用的书,最后没有用到生活,只能让自己看上去很努力很勤奋,但是结果不会陪我们演戏。
用,才是更好的读,让自己变得更好,才是我们的大方向。
此外还有关于如何成为学霸,如何写作赚钱,如何链接牛人贵人等话题,都是猫叔这几年亲身实践总结。按照书中给的成长升级思路去做,即使不一定和猫叔一样牛,但也差不到哪里去。前提是,你是不是一个对自己的狠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