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问你个问题:你知道早晨五点钟的平度城,是什么样子的吗?
你99%不知道,而我知道,我的妹妹苗尔平也知道。
怒放的生命最美丽早晨五点,我常常和她结伴去游泳。我开车接着她,而她,上车后最常做的事,就是听手机里的微课。有时是周濂的哲学课,有时是曾奇峰的心理学,更多的是李克富老师的讲课录音。车上常常跟我谈论的也还是,师从李克富老师学习的心得体会。
尔平对学习的执着超出我的想象。之前,因为她是兄弟姊妹中最小的一个,因为她小时候对我这个姐姐的依赖,我的头脑中有着对她胆小怕事、毅力不够的刻板印象,所以有时对她的某些选择总会带有审视挑剔的眼光。可自从师从李克富老师,自从与心理学结了缘,我发现她变了。
她变得坚定。她一头钻进心理学的大海里,忘了时间,忘了空间,忘了身外的一切。她的生活,学习已经成为主旋律。她已不像以前那样,经常给我打电话聊‘’烦恼和忧愁”。纳闷的我只好给她打电话,问做什么,回答往往是:“在听课”,或“做作业”,有时晚上八点给她打,她已经睡下,早睡的原因竟然也是:“学习了一天,太累了。”早睡是为了给新一天的学习蓄积能量,而她的能量早已超出我想象。
星期天,同伴们或逛街或美容,而她却跑到100多公里外的青岛,听李克富的课,听得如痴如醉,深夜而归,往往还兴致勃勃。全然没有长途奔波的劳累和疲惫。
她变得包容。学习心理学,让她探幽逐微,洞察人性,更好地理解了自己和他人,认识到心灵的广阔和多样,从而拓展了自己的胸襟,沉淀了自己的性情,打量众生百态的姿态,注入了更多感同身受的悲悯之情,为人处世更加能够换位思考,隐忍温和。
曾经,她和我一样,也时常与母亲顶嘴,意欲改变母亲对一些事情那种固执陈旧的观念做法,但每每那样做,激起的是母亲更旺的怒火,且久久不能平息,让我们既悔且怕,而现在,她不再顶撞,不再强行让母亲接受自己的观点,不知什么时候,心理学已经让她站在了高处,她平静地倾听着母亲的唠叨抱怨,这絮絮的话语如火苗入水,她心田的湖面波澜不惊,一切的一切化解于无痕。
她变得自信。她本来长得美丽,小时候就有与众不同的卓然气质。长大了,从偏远的乡村闯进了城市,在一个知识分子成堆的单位摸爬滚打,斐然的业绩,加上纯朴的本性和骨子里的清高,竟让她遭受了更多的风吹雨打,让她一度心灰意冷,怅然若失。是学习,是心理学,让她在遭受风雨后,顽强的复苏,获得了人生路上最迅猛的一次成长,这次的成长,可以应对人生路上一切风霜雨雪,那些没能毁灭她的挫折,让她变得更强大。现在的她,尽最大的努力学习充电,知识的琼浆滋养,让她变得淡定大气,充满自信。这种知识的滋养带来的美丽,让你在喧嚣的人群中,会一眼辨识出来。
妹妹尔平,正在发愤,正在努力,力争在心理学领域一展身手。在李克富老师‘’视角训练营“的学习笔记中,她这样写道:“我的生活是一段一段的连续体。窃以为一个人最好的生活就是能够有条件专注于自己的兴趣,而检验一个人对一件事是否真有兴趣的标准,就是这件事能否把他从网络灌水/八卦/游戏麻将中拽开。当你面对一条王宝强跟马蓉要复合的信息,能够像大禹过家门而不入那样泰然自若,做到不点击而专注于自己的主题,那么恭喜你,找到自己目标了。一些时日以来,我就是这样在老师的“魔鬼训练营”里,“三千路云和路”的跋涉,“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的遨游,乐此不疲。
感谢李克富老师,感谢所有教诲、关心、支持尔平的老师、同学和朋友们。正在一路跋涉的妹妹——尔平,终于在心理学这一领域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找到了自己的心灵归宿。近两年,我也有幸与李克富老师相识,并在心理群里潜水,从中领略了心理学大咖和新秀的风采,耳濡目染学到了不少知识,尤其是李克富老师对学识的孜孜以求,对学生的言传身教,让我这个“编外学生”也备感鼓舞,深受启发教益。
未来已来!在未来新的征程中,我想与我的妹妹尔平,以李克富老师在《2018:我就这样走过》这篇文章里的一段话共勉:“不要想,而是行动。一切都在那里,不属于你的不会来,属于你的不会去。到底属于还是不属于你,取决于当下的行动。这就是努力的全部意义。”
尔平,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拼命努力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