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逐渐的长大了,就会有自己的主见,许多的事情都不愿再按照父母的意愿去做,而这个时候,父母往往以为这是孩子的叛逆期,从而过份的压抑孩子的行为,却不知道这正是孩子探索未知世界的开始!
从出生起,父母就对子女有着天然不可抗拒的权力。从奶粉到尿布,从衣着到教育,每个孩子的生活都是父母做出的判断和选择。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亲子关系中所谓的“叛逆”、“不听话”问题——更多的是子女伴随成长带来的自我独立需求,与父母对于子女生活掌控的权力争夺。父母对于子女的权力是要有界限的,随着子女的成长父母要逐步放权给子女。
在家里,你有给宝宝放权吗?
先来做做这几个测试吧~
小测试
测试一
当孩子想做自己的事情(穿衣、洗脸、吃饭等)或者想要帮爸爸妈妈做事(扫地、叠衣服等)的时候,当孩子跟你说:“我自己来、我来做”时,父母是怎么做的呢?
A.对孩子说:“不行” “我来做吧” “你别做了,给我添乱” “你太慢了,还是我来做吧” “你还是去一边玩儿吧” “东西弄得到处都是,还要我来收拾”......
B.起初不同意,后来拗不过孩子,就允许他来做,他做不好就禁止他继续做下去,并否定他。
C.鼓励孩子做,并且表现的很开心,孩子做的比较好的时候,有一些小成果的时候表扬他,做的不是很好的时候,鼓励他、引导他,孩子如果不会就耐心教他做。
测试二
在家的时候,你是否会主动引导他做一些日常家务?
A.没有,他做事只会添乱、操心,还能太让他做事?
B.有这个想法,但是会觉得孩子太小了,也做不好什么事,还是大点再说吧。
C.经常主动引导他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和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
测试结果
测试一
选A:这种处理方式会压抑孩子的心智发展,会导致孩子情绪低落、自卑、退缩、焦虑等负面情绪,父母要试着把“不要”变成“可以”,把”不行“变为”可以“,要尽量去理解孩子做事的动机。
选B:因为暂时拗不过孩子而让步,知道孩子肯定做不好事情,等他真的做不好的时候,正好应正了父母的判断,父母就来批评孩子。这样不但不会让孩子成长,反而还打压孩子的积极性。
选C:在孩子主动要求做事的时候给他机会,顺应成长,跟孩子一起成长。在孩子遇到困难或犯错时,把它当做案例教给孩子正确的方式,从而发展孩子心智,提升自信心。
测试二
选A.不敢放权,怕麻烦,希望孩子少让自己操心,这种父母不太能让孩子身心和谐的成长。
选B.虽然有放权的想法,但没有落实行动,孩子每天成长都是进行的,父母早放权,孩子早独立。
选C.孩子从小就能做力所能及的事情,长大才能做大事,千万不要觉得长大慢慢就会了。孩子有意愿做事时没有得到满足就会变懒惰,以后会更难。
在有的家长眼里,孩子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自然没有权利可言,所有的事情都应该由家长自己来决定。这种想法其实是不对的,孩子虽然年纪小,但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父母如果能学会适当放手,给孩子适当的"权利",他们长大后往往会更优秀。
案例一
小玲是个二年级的孩子,因为成绩不是很理想,所以小玲的妈妈辞掉了工作专职在家陪伴小玲学习,这给了小玲很大的压迫感。
妈妈每天不断的询问学校的事情,作业也得全部陪着,她的个人时间几乎都没有了。晚上做作业时,一个作业还没写好,甚至一个字没写好,妈妈就在不断的干扰要重新改,让她痛苦不已。家长这样过度的干扰孩子的学习,得到效果可能是适得其反。
案例二
晚上,陪儿子看书,说好了一人读一段。
但读的过程中,儿子看到字数较多的段落,就哼唧着不愿意读。
于是,妈妈会催促他“快点读啊,下面很精彩”或者说“你读得真不错,妈妈特别喜欢听你读。”
不管是督促还是夸奖,下次遇到字数多的段落时,儿子还是会多多少少地磨叽一下。
后来,妈妈想出了一个新办法:
每次阅读时,遇到字数多的段落,儿子可以换给妈妈来读,但这个权利每天只能使用3次。
没想到,这个简单的规则还挺管用!
接下来遇到字数多的段落,儿子不再表示不想读,而是考虑要不要使用他的3次权利。
这时候,妈妈只需要静静地等一等,等他考虑清楚。
让妈妈想不到的是,基本上儿子都会选择自己来读,到现在为止,只有偶尔几次要求换读。
从两个案例中我们不难得出原来适当地放权,用对方法,真的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么,父母如何把选择权还给孩子
尊重孩子的选择
父母都想给孩子最好的,但是我们以为的"最好",未必是孩子眼中的"最好"。所以,家长要给孩子一定的选择权,比如在给孩子买衣服的时候,询问孩子更喜欢哪一件。等到孩子长大一些,父母还可以让他参与制定家庭计划,比如采购计划等,让孩子发表自己的看法。
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孩子生来是一张白纸,他们很多时候是在"试错"中长大的。孩子在3岁前应学会自己穿衣、穿鞋、用餐(用勺)、如厕。当孩子有意愿去做这些事,一定要让他去做,做不好就去指导他,即使孩子没有意愿,父母也应该有意识,不失时机的鼓励他去做。在这过程中家长可以告诉孩子哪些做法是错误的,让他们避免犯错;同时当他们不小心犯错的时候,家长也要给他们犯错的权利,教会他们知错能改、吃一堑长一智,而不是暴力打骂,给娃留下阴影。
允许孩子拒绝自己不喜欢的事情
对于不喜欢的事情,孩子有没有拒绝的权利呢?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这个权利。比如,有小朋友眼馋孩子的玩具,想要拿过去玩,如果孩子不愿意给,家长可以引导、鼓励他们,却不能指责他们"自私",然后狠狠夺过来。不懂得拒绝的孩子,即使再累也没办法拒绝别人的要求,在与人交往时很容易吃亏,并且得不到别人尊重。
总之,父母多与孩子相交流,没有一个人愿意被约束的生活,小孩子也是一样的,学会放权给自己的孩子,毕竟父母不可能一辈子都有决定孩子的权力,学会放手权。
家长适当的放权,孩子独立的成长,让孩子在这样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去承担自己份内的事情,让孩子逐渐的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