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中国古代长度单位——语文课本里的“丈、尺、寸”

中国古代长度单位——语文课本里的“丈、尺、寸”

作者: 思维导图的那点事儿 | 来源:发表于2021-08-13 18:29 被阅读0次

舍、匹、丈、尺、寸、里、寻、仞、扶、咫、跬、步、常、矢、筵、几、轨、稚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本有“寸、丈”的古代长度单位,在今天“厘米、分米、米、千米”的国际通用单用面前,有必要在预习的时候就帮孩子扫清这些阅读障碍——换算。

第1课《观潮》第四自然段“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第11课《蟋蟀的住宅》第五自然段“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九寸深,一指宽,这边是蟋蟀的住宅。”第12课《盘古开天地》第三自然段“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体也跟着长高。”

舍、匹、丈、尺、寸、里、寻、仞、扶、咫、跬、步、常、矢、筵、几、轨、稚都是中国古代的长度单位,沿用至今,在现代文学作品当中出现最多的,也是最容易换算的就只有“丈、尺、寸”了。

那么,这时就不得不追根溯源,古代的长度单位,又是怎么来的呢?《山海经》中有记载?舜后期,竖亥奉命丈量国土疆域,竖亥率领专员,踏遍了中华大地,进行了较精确的测量,他们在测量时,发明了测量土地的步尺,为华夏民族的计量学创造了测量仪器——步尺和量度的基本单位尺、丈、里(华里)等,当为华夏量度制作鼻祖。

再来从古代文学作品的记载里,一一讲述这些古代长度单位,这样对历史的解读,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就更清晰了。

古代常以人的身体长度为根据,《孔子家语》中说:“布指知寸,布手知尺,舒肘知寻。”意思是:中指的宽度为一寸,大拇指和中指张开的长度为一尺,伸开左右胳膊,两只中指间距离是一寻。

在商代,一尺合今16.9cm,十尺为一丈,按这一尺度,人高约一丈左右,故有“丈夫”之称。《西游记》原文这样描述金箍棒:“二丈长短,碗口粗细,两头两个金箍,中间一段乌铁。”二丈是多长?

肘、虎口、掌、庹、拃、步,作为身体的一部分,也被用于中国古代丈量的长度单位。

一庹(tuǒ):双臂左右伸展后两手之间的距离,1庹约等于现在的165厘米。

一步:行走时两脚间的距离,约1米。

一拃(zhǎ):张开的大拇指和中指两端的距离,长约16.5厘米。

一虎口:张开的大拇指和食指两端的距离。

到周代,尺指男人伸展的拇指和中指之间的距离,大约是20厘米,所以周代的一尺相当于现在的19.91厘米。

随着时间的推移,单位长度的实际越来越长。在西汉,一尺约等于0.23m,七尺男儿指的就是身高一米六的壮年男子,西汉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修八尺有余”,换算一下就知道,邹忌是一个一米八五的小伙。

到了三国时期,一尺约等于0.24m,《水浒传》原文这样描述关羽: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如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那么关羽身高就是超过两米。对刘备的描述是:“生得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面如冠玉,唇若涂脂。”一尺等于十寸,刘备身高一米八。

西晋时人李密在《陈情表》中有“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当时的一尺相当于现在的0.24米,这样“五尺之僮”也就是身高1.2米的小僮。

在古代,度量单位最重要的作用是缴纳赋税,是统治阶级定的,他们增加赋税的办法之一就是增加单位度量。南朝一尺约0.25m;北魏一尺合今0.30m;隋代一尺合今0.29m;唐代一尺合今0.30m;宋元时一尺合今0.31m;明清时一尺合今0.31m。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米和尺的换算是:1米=3尺,1丈=10尺,1尺=10寸,一丈=10尺=100寸。一尺约0.33米,丈尺寸的进率是十,一寸即是0.033米,一丈就是3.3米。课文《观潮》中水墙高达两丈多,换算成米,就是6.6米高;课文《蟋蟀的住宅》中蟋蟀的住宅九寸深,换算成米,就是0.297米,约30厘米深。

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中的人物,出场比较早的铁掌帮帮主裘千仞,他还有一位同胞哥哥裘千丈,妹妹裘千尺,用家庭排行我们知道,丈大于仞,仞大于尺,可见金庸在取名的时候是多么的考究。

仞:人伸开双臂的长度。《愚公移山》中有:“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周制中,一仞为八尺,汉制是七尺,一丈是十尺,所以丈的长度大于仞的长度。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二》中,“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此“岳”指的是我华山,诗意为五千仞高的华山直上云霄,似乎触碰到了天空。我们换算成米,来看一下华山的高度到底有没有“五千仞”。1仞=7尺,1尺=0.33米,1仞=2.33米,“五千仞”,换算一下大约为11650米,而华山的实际海拔高度为2154.9米,不仅如此,最高的珠穆朗玛峰也才8844米,没到万米以上。由此可见,陆游用的是夸张手法。

舍:古代行军三十里为一舍。成语“退避三舍”意思是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春秋时,晋国同楚国在城濮(在今山东鄄城西南)作战,晋文公遵守以前的诺言,把军队撤退九十里。

匹:用于整卷的绸或布(五十尺、一百尺不等)。白居易《卖炭翁》有诗句:半匹红绢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四丈为一匹,也就半匹红绡和四分之一匹绫。诗句的意思是:半匹红纱和一丈绫, 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了买炭的钱。现今一尺约等于0.3米,如果把一匹按一百尺来算的话,也就三十米,一车炭,千余斤;并且,老翁们卖炭是为了”身上衣裳口中食”,红绡和绫——所得非所需。

在成语和诗词中带有长度的,也是比比皆是:“鼠目寸光”、“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二首》)、“树高千丈,叶落归根”、“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邵雍《山村咏怀》)、“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李白《夜宿山寺》)、“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刘禹锡《西塞山怀古》)、“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听来咫尺无寻处,寻到旁边却不声”(杨万里《初秋行圃》)、“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蒲松龄《促织》)、“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欧阳修《伶官传序》)。知道了古代单位的发展、换算,再来成语和诗句,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

贾谊《新书·六术篇》云:“数度之始,始于微细。有形之物,莫细于毫。是故立一毫以为度始,十毫为发,十发为厘,十厘为分,十分为寸,十寸为尺,备于六。故先王以为天下事用也。”

《孙子算经》:“蚕吐丝为忽,十忽为一秒,十秒为一毫,十毫为一厘,十厘为一分,十分为一寸,十寸为一尺,十尺为一丈,十丈为一引,五十尺为一端,四十尺为一匹,六尺为一步,二百四十步为一亩,三百步为一里。”

《孙子算经》也讲:“蚕吐丝为忽,十忽为一秒,十秒为一毫,十毫为一厘,十厘为一分”。到了明代,忽以下增加了微、纤两个小单位,一忽等于十微,一微等于十纤。

清代《数理精蕴》中,长度计量单位自纤以下又继续增加了沙、尘、埃、渺、模糊、逡巡、须臾、瞬息、弹指、刹那、六德、虚空、清净等多个单位,亦均为十进制,生活中几乎不用,但对于阅读文学作品的,确是帮助极大的。

相关文章

  • 中国古代长度单位——语文课本里的“丈、尺、寸”

    舍、匹、丈、尺、寸、里、寻、仞、扶、咫、跬、步、常、矢、筵、几、轨、稚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本有“寸、丈”的古代长度单...

  • 2019-01-28

    尺是中国古代的长度单位之一。它在原始社会可能就出现了,古文献有“布指为寸,布掌为尺,舒肘为丈”的记载,在不同的历史...

  • 古代长度单位

    古代长度单位的古今换算: 1 里 = 15 引 = 150 丈 1 引 = 10 丈 丈 = 2 步 = 10 尺...

  • 剑桥中国秦汉史汉代的度量衡和帝系

    汉代的度量衡 等值 长度: 1寸 23.1毫米 1尺(10寸) 23.1厘米 1步(6尺) 1.38米 1丈(1...

  • 不懂就查——西游记(1、2回)

    基础知识普及: 1.一丈一尺一寸是多少? 1丈=10尺,1尺=10寸。1丈=3.33米,1尺=3.33分米,1寸=...

  • 曹斐私语《千字文》059:尺璧非宝

    尺璧非宝。尺是度量单位,是中国古代最基本的度量单位。我们今天将度量工具成为尺子,而不是寸子、厘米子就是这个原因。 ...

  • 时与距

    测量单位 1舍=30里,1里=500m(近) 1丈=10尺 1寻=8尺 1仞=7(汉)/8(周)尺 1寸=0.1尺...

  • 怎么描写一块石头

    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三丈六尺五寸高,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丈四尺围...

  • 潜心

    灵根育孕源流出——题记 “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三丈六尺五寸高,按周天...

  • 神石出猴

    从前有座山,在东胜神州傲来国的海边上。 那座山顶,有一块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三丈六尺五寸高...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国古代长度单位——语文课本里的“丈、尺、寸”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frjb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