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电商水深,这几种套路需注意,谨防掉“坑”!

电商水深,这几种套路需注意,谨防掉“坑”!

作者: 大袁up | 来源:发表于2019-03-12 09:31 被阅读0次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电商已经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它彻底改变了人们的购物习惯,带来了一个全新的购物理念。

但是,在电商为人们生活提供方便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不少商家及电商平台在利益的驱使下,违背初衷,开始绞尽脑汁的套路消费者,“虚假价格”、“发布虚假广告”“预售商品不支持7天退换”等时有发生,这些行为正在透支电商平台的信用。

6月份大促刚过,笔者就发现不少消费者被商家和电商平台联合“坑”了。有的先涨价再打折,有的因促销降低商品质量,借机以次充好,以假充真;深圳有些是电商金融骗局,种种“套路”让消费叫苦不迭。

针对“电商大促”期间可能出现的消费陷阱,笔者了一份防电商平台促销“套路”的锦囊。下面我们来看看,都有哪些“圈套”需防范吧。

套路一:价格参水,打折之前,暗中抬价

价格是电商促销期间刺激消费的重要因素,电商以预售、定金、满减红包等各种促销手段让消费者“算不清”。虽然早在2015年10月,国家工商总局就开始施行的《网络商品和服务集中促销活动管理暂行规定》,提到拟对虚构原价、虚假优惠折价等6种不正当手段促销予以禁止。然而,这种现象没有得到改善。

写字间白领张先生平时喜欢数码产品,因此也会时常关注各大电商的促销活动。为了方便,他一直使用一种比价格的小插件,只要鼠标放到商品页面上,就能显示出这个商品半年内的价格走势,以及各大电商同款产品的报价。然而张先生在看了几个618促销商品后,大感失望。根本没有便宜,两个月前曾经卖过899元,之后恢复到999元,到了抢购的时候,又到899了元。

消费者在购物时,需擦亮眼睛,货比三家,对于心仪商品,关注平时销售价格,与促销价格进行对比,是否存在真正的实惠,以防落入商家的价格陷阱。

套路二:预售商品不支持7天退换

预售成为电商引导消费、缓解系统压力的促销手段,然而部分“预售”商品也有猫腻,部分甚至明言预售商品不能退换、定金不退等,笔者注意到,这种情况在很多电商平台上都存在。

王小姐在618期间在某电商平台的某品牌旗舰店买了一条899元的裤子,收到货后感觉样式不喜欢,于是申请七天无理由退货,卖家却拒绝退货。卖家对此解释称,预售商品需要消费者提前支付定金,属于定制商品,定制商品不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七天无理由退货。

其实,用“预售商品是定制商品”拒绝七天无理由退货,是商家擅自对法律条款进行扩大化解释,借以回避法定责任。

预售商品看似消费者先付定金,形式上与“定制商品”有点像,但本质上完全不同,预售的商品依然是一般的标准化商品,而定制商品具有唯一性,所以不能把预售商品和定制商品混淆起来。

建议消费者在网上选购预售商品时,最好点开细则仔细阅读,或提前咨询店家是否能退换商品。

套路三:打着“消费返利”旗号的陷阱

在购物期间,消费者要小心一些打着“购物返本”、“消费也是赚钱”“花多少,返多少”,“消费=存钱、消费=养老”,“交押金买东西,45天全返还”,“等幌子的“返利”骗局。

前段时间,斐讯路由器“0元购”套路引发聚焦。从去年起,斐讯的“0元购”路由器就在京东上热卖了。斐讯“0元购”路由器被指涉嫌金融诈骗、非法吸存,涉及金额高达上百亿,知名电商平台京东也牵扯其中。

虽然现在京东已下架所有斐讯产品,但从之前的截图仍可看到,斐讯还推出了空气净化器、血压测量仪、电子秤、电视盒子等新产品,价格高于市场价,却以同样的套路获得了惊人的销量。据斐讯官博战报称,618期间仅京东平台的销售量就高达48万台,销售额破4.6亿。

作为消费者,在法律不够完善的情况下,要学会保护自身的利益。不要相信天上掉馅饼的事,不要相信可以轻松获利的事情。同时,要将对方身份核实,了解清楚情况以后再做下一步决定,不要被利益冲昏头脑,谨防以返利为幌子的传销机构。

在历经多次电商促销之后,消费者已变得成熟,对电商促销也有了新期盼:多些创新,少些“套路”。电商本来就是为了方便人们购物而诞生的一种新型交互方式,不因眼前的利益而让消费变得疲倦。希望有关监管部门大力监管电商平台,同时也劝告广大消费者在购物时一定要擦亮眼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电商水深,这几种套路需注意,谨防掉“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frwp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