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孩子一生的,并非是眼前的分数,反而是那些短期内好像没什么意义的事情。因为社会才是检验一个人的最终标准,而这个标准里成绩并不是唯一。
很多孩子之所以专注力不行,拖拉不自觉,情绪不好,厌恶学习,核心原因是在运动和劳动方面过分匮乏。
1、运动,是大脑发展最好的营养剂
大脑最重要的营养剂,首先就是运动。
李玫瑾曾经也说过,那些运动场上特别活跃的,学习一般都特别优秀。
经常运动的孩子,大脑真的会变聪明。
为什么运动能有如此神奇的效果?
为什么那些爱疯爱玩的孩子反而成绩更好呢?
哈佛医学教授约翰·瑞迪,经过多年跟踪调查和大量研究后给出了答案:
运动不仅能健身、锻炼肌肉,还能锻炼大脑,改造心智与智商,让孩子越来越聪明。
因为大脑内的每个神经细胞,都是通过树状分支上的“叶片”相互接触,而运动恰恰可以促进这些分支生长,从根本上增强大脑的功能。
教授在自己的著作《运动改造大脑》中还给出了三个建议,父母可以照着做:
1、带孩子寻找一种喜欢的运动,然后坚持下去;
2、不断丰富运动的种类,激发大脑活力;
3、在运动后,开展具有挑战性的脑力活动。
父母们可以在遵循孩子成长发育规律的基础上,带孩子接触不同种类的运动,让孩子感受到运动的快乐。
2、做家务的过程,也是塑造大脑的过程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研究过,孩子的发育,最早是通过动作来发展思维的,越喜欢动手的孩子,大脑发育越完善。
如果一个孩子没有动手的机会,记忆、判断、分析、思考等等与智力相关的功能也会越来越差。
孩子做家务,表面上看起来是“动手”,其实是在“动脑”。
脑科学研究发现,人类动手能力的强弱与脑前额叶的发育密切相关。
因为缺少家务锻炼,现在孩子的脑前额叶发育越来越迟缓。
而脑前额叶的功能包括记忆、判断、分析、思考、操作,是与智力密切相关的重要脑区。
正如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强调的,劳动在智育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尖上。
哪怕是洗衣刷碗、整理书桌这样的小事,都是在塑造孩子大脑,让孩子越变越聪明。
3、从小“动”起来的孩子,长大后更容易获得幸福
越运动,越幸福有两件事一定要陪孩子去做:锻炼身体和做家务。要让孩子从小运动,从幼儿园开始整理东西。
可在很多家长的观念里,运动和学习是冲突的,做家务更会耽误孩子的宝贵时间,只有成绩和分数才是实实在在有意义的。
却忽视了,运动和家务对孩子的一生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它们在塑造孩子大脑的同时,还能让孩子在日复一日中养成独立、专注、坚持、自律的习惯。
而这些好习惯,恰恰能给孩子的未来“添砖加瓦”。
就像哈佛“格兰特研究”所证明的:
成功和幸福往往来自在童年时做过的细碎的、看起来毫不起眼的“琐事”。
它们不仅锻炼了孩子的习惯和本能,还在潜移默化中激发着孩子拥抱生活的热情。
孩子总归要离开我们,走上社会,用自己的头脑和双手创造自己的人生。
给孩子一个健康的体魄、生存的能力、向上的心态,他们才能够扛得住人生路上的风雨,接得住未来生活的变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