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吃饭时,和两位司机大哥拼了一桌。两位大哥很健谈,我便也加入了对话。
谈起出租车司机的一项考试,其中一位大哥叹了口气,说对考试没把握,因为文化程度低,如果要进行实操的话,那没问题。不过,涉及到拿笔杆子考试,那难度,可就够人发愁了。很多在工作中不常见的问题,在试题中都有可能考到,这时候,考的只能是死记硬背。
那位大哥接着羡慕起了大学生。有一位读过大学的人也去考试,人家三下五除二便了事拂衣去,背书能力不行的只能干瞪眼着急。
说着说着,我也想起了自己考驾照的时候。那时路考完后需要再进行机考。因为背的较熟练,便早早结束战斗。旁边的一位大姐,焦灼的看着摆在眼前的电脑,双手不知所措。
看到此,我上前去教她如何去操作电脑,怎么点击鼠标。进入试题页面后,大姐更紧张了——她认识的字不多。看着等着她的一百道题目,我也无能为力。
也许你会觉得现在这样的人太少了。确实是,不过在我们那一带,没有上过学的人仍然很多。因为地方经济不好,许多家庭不具备良好的教育方式方法,也意识不到孩子们以后会面临的残酷竞争。而一些的孩子们,也因为没有竞争意识,没有去争取更好的教育与学习机会,过早地体会到了没有约束的“自由”。
想到我的家乡,我和我的同学都有一种感觉,那就是多年以前是什么样,现在还是什么样。外面的世界已经开始淘汰一批又一批没有竞争力的劳动力,但是家乡人还是没有感知。他们感受不到外界的巨大变化,也感受不到自己面临被社会淘汰的危险。只知道,钱,是越来越难挣了。
上面的两个例子,比较极端,因为它们毕竟是个例。不过社会并不会因为人数的多少而选择性淘汰。在那次上机考试以及与司机大哥的交谈中,我意识到社会一直在进行淘汰。
在大学文凭满大街都是的情况下,文化水平有限的人又有多少选择呢?
留给他们的,不外乎是大量重复性的劳动机会,而且是体力劳动。不过即便如此,他们或多或少也具备不可替代的竞争力。毕竟本科学历以上的人不大会愿意和他们抢工作。
在我看来,正在被淘汰的人群中,大部分是在从事着简单的脑力和体力劳动。他们并不具备不可替代的能力。比如说,在我小的时候,公交车上还有着收费员,上来一个人,收一次钱,反反复复,没有变化。直到自动投币机在公交车的安置后,摆在她们面前的,又是什么呢?
还有阿里之前推出的鹿班。撼动了多少从事图片处理的人的心?看似波澜不惊的行业,一旦有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的工具产生,旧有的大量从业者会受到波及。
这时候,自身的不可替代性才是能够立足的保障。同样是从事设计工作,鹿班的出现并不会波及到所有的人。如果你只会进行简单的图片处理,抠个图,简单地混着日子。稍有风吹草动,你会是首当其冲地那批人。而如果对于作品精益求精,不断严格地要求自己的人,你觉得他们也都会被淘汰吗?
不难发现,以后超市的收银员,高速路收费站的人员以后被淘汰的数量将更多。有多少人在彻底被社会淘汰后哭天喊地说不公平。其实想想,他们一开始就选择了安逸,等到真正的困难降临时,他们并不具备应对的能力。在这一点上,社会还是比较公平的。
所以,当身处安逸时,起码想想今天自己拥有的东西,是主要靠着自身的努力,还是靠着身后的平台。如果身处的平台有一天倒了,你也会跟着倒下吗?
意识到危机,起码还有可以反应的时间。最遭的是,没有一丁点危机意识,想着就靠混着一份工作吃到老。
命运,还是握在自己手中牢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