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那些有时间的朋友
有没有发现,其实客观来讲,无论你处于人生的哪个阶段,处于什么样的生活状态,每个人都拥有时间。
有没有时间,更多的是一种感觉,甚至是一种情趣。
而很多时候,所谓的“没时间”,也不过是一个我们习惯性的感叹和口头禅而已。
其实,这不是一个“有时间”和“没时间”的问题,这是“会支配时间”和“不会支配时间”的问题,最终甚至是“能支配时间”和“不能支配时间”的问题。
很多人以为“会”和“能”是一回事,简单说,“会”讲的是你知道,“能”讲的是你做到。所以,这儿说的“会不会”指的是你有没有支配时间的客观知识,“能不能”指的是在学到客观知识后,你有没有把知识付诸实践的主观意愿。
所以,你有没有时间不是关键,你会不会用你的时间、能不能支配你有的时间才是关键。
我们都“有时间”,但“有”是不够的,关键是“用”。
人要真正成长,请记住,与其“有”,不如“用”。有才华,不如用才华;有情绪,不如用情绪;同样,有时间,不如用时间。
2.走出第一步
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并不是想解决办法,而是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精准地界定(定义)问题。
佛家把意识到问题,界定问题的过程叫觉察。而觉察的最好方法是自我发问。
如果你对自己够狠,这4个字还可以改为“自我逼问”。
关于你为什么没时间,你可以向自己提出,并诚实地回答以下问题:
①每天我的时间都花在哪里?(追问:最主要花在哪些地方?)
②每天可以把握的空闲时间有多少?(追问:这些时间我都在干什么?)
③每天我浪费了多少时间?(追问:浪费在了什么地方?)
④我如何才能把每天的时间利用得更好?(追问:怎么保证自己一定做到?)
花10分钟的时间,来面对自己,像看电影一样去看自己的生活,去观察、审视,并把你的答案写在一张A4纸上。
如果你已经写好了答案,那意味着你已经在开始思考你对时间的支配方式,你已经开始意识到问题,甚至察觉到问题出在什么地方,你已经开始了!你已经开始通过“提问题”来“找答案”了。
3.如何更有效地利用时间
在时间的管理和利用上,有一个简单而有效的客观标准,专业的说法,叫作第三代时间管理理论。
这个理论大致说的是:我们按照事件的重要性和紧急性,可以列出以下坐标,横坐标的正方向表示“重要”,纵坐标的正方向表示“紧急”,反之为“不重要”和“不紧急”。
(第三代时间管理理论)

根据坐标,我们就可以把日常生活中经历的事件,分为4大类(分别对应4个象限):
第1象限,表示“重要”又“紧急”的事情。
第2象限,表示“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情。
第3象限,表示“不重要”又“不紧急”的事情。第4象限,表示“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
看到这个地方,你可先闭上眼睛1分钟,想想在你的生活中,和这4个象限对应的事情分别是什么?
然后睁开眼睛,关键来了,我想告诉你的是,坐标这幅图本身不重要,对日常生活事件的分类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如何借助坐标和分类,提出对时间利用更具有指导意义的问题。
但你只是察觉了现状,只有这个问题和答案,还不足以让你改变,我们得紧接着问自己,第二个也是最重要的问题:
(1)如果你要改变,你该把每天最多的时间,用在哪个象限的事情上呢?
(2)或你该把每天最主要的精力,放在哪个象限的事情上呢?
要记住,重要又紧急的事情其实少之又少,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才是重中之重。
什么是“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这些事情通常在你人生中的某个阶段,起着关键作用,它会影响到你生命中某方面(生活、学业或事业)的提升,但是从现在开始,你有充分的时间去为这件事情做准备。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两个重要结论。
1. 如果你每时每刻,总是处理着“重要又紧急”的事情,你就注定不能把这些事情做得太好,因为你没有充足的时间去完成;你的生命和生活质量之低,可想而知。
除非你是个天才,不然不可能做出任何良品甚至精品,在这种情况下,一件事情就仅止步于完成,你将无法得到尽善尽美的成就感和喜悦感。有人说,匆忙完成一件事情,我也很有成就感啊!但请想一想,那到底是“成就感”,还是“侥幸”?
2. 如果你生命中真的就存在非常多“重要又紧急”的事情,那必定是你亲手造成的!它们都是由“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变成的!请马上停止找借口,直面自己,开始面对自己的慵懒、拖延、不负责任,进行调整。
弱者找理由,强者找方法,要成为什么人,都是你的选择。
生活的真相是,只要你活着,事情永远多,时间永远少。
所以,并不是每一件事情都重要、每一件事情都值得去做。
做重要的事,永远是最重要的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