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玥姝
西风会识相诗,我是因了偶尔有的赏词的乐趣,便会来欣赏的——古词更“平易近人”,语文课时喜欢柳永,李清照,因为不需要对仗那么工整,感觉古词比古诗易写就,易欣赏,还可以谱上曲来唱,平添趣味。
中学英语老师是个爱好文学的才子。喜欢写文章,他那时也是玩转博客,也乐意跟我们晒一番:我的粉丝都有50多万呢!纵然在我们眼里很有才,他也是自觉有憾不会写诗。他总跟我们说:诗人都是疯子。这绝无讽刺或批判,倒是显出这样的意味:能称之为诗人或者能写出好诗的人必是到达一定境界的,有一定语言驾驭能力,有丰富情感的文人。
关于诗人中的疯子,典型的也是有的,在我看来就是卧轨自杀的海子,写出“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就是杀死妻子后又自杀的顾城,写过“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也许诗人天生就比常人更敏感细腻,也喜欢抒写如“桃花源”或者说是一种“乌托邦”的完美境界。然而太过敏感,也会倾向于脆弱了。
诗,我这里就指广义的了,古代诗词和现代诗歌都包括在内。中学时,还是对古词钟情,尤其是凄美基调的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那时很早有首歌,歌词里唱“寻寻觅觅……”,让人不自主便咏出这词了。“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总感觉写出这种句子的柳永就该是个如宝玉这样混迹于脂粉堆中的人!高考之后的暑假看桐华的《步步惊心》,一句“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原出自汤显祖《牡丹亭》)感慨若曦的凄美爱情。中学的诗歌里有戴望舒的,艾青的,舒婷的,并没有很喜欢。现在只记得艾青诗里一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和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关于记得的原因,不怕说出来大家笑话,前者是高中时一个同学改编了一下“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永远睡不够”,那时却也是每天五点多起床晚上十一二点入睡的真实生活写照啊!后者作为诗朗诵会上最频繁听到的,没法忘记——我就是一个这么没有诗意的俗人呵呵!
初中时,有一个真正爱好文学的语文老师。当时我们班有一个很文静的女生,是太文静那种,老师脱口而出一句:一汪幽静的湖啊,想扔一枚炮弹给你,也不起涟漪。他闲来无事也会填词:常记考试结束,惶惶不敢归宿,错题多无数,痛苦痛苦,乃知懒惰所误。借以劝我们好好用功读书。跟着那位老师,平时作业里作文是写得最多的,但是上语文课也并不是无聊的,有才气的人总是有趣的。
听过的诗人不少,泰戈尔、席慕容、汪国真、惠特曼……但没有耐心去看单纯的诗歌集子,也不太能领悟,倒是乐意在其他散文或随笔类书籍中见到一两句的引用。见到那些能采用灵活的“拿来主义”手法引用的,更是称奇。
看一本散文集,淡然细腻语调谈论生活琐事,插入一句“问余所适,廓尔忘言。花枝春满,天心月圆”,觉得弘一法师的宁静归处的表达应情应景,该是这般。
三毛有一文,名“西风不识相”,初一看,只知借用自诗词,看完全文才明白:出国时,父母谆谆教诲“吃亏便是便宜”,让她礼让国外友人,做一个有教养的人。她通篇叙述了自己过于忍耐吃亏,却被欺负,得出“有教养的人,在没有相同教养的社会里,反而得不着尊重”,这就是“西风不识相”这个标题的妙处所在啊。
功力深厚的时候,更是围绕一句诗,用自己的想象写成一个小小说。一个标题为“秋恋”的小小说开头是一段泰戈尔的诗“生命有如渡过一重大海,我们相遇在这同一的狭船里。死时,我们同登彼岸,又向不同的世界各奔前程”。故事确是,两个邂逅成为“心灵恋人”的情侣各奔前程,各走各路。其实我也不知到底是围绕诗写成故事,还是恰好写了一个故事,以泰戈尔这诗作题记以为更合适。我猜是前者吧。
关于外文诗歌,最喜欢的是罗伯特.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选择不同的路,就有异样的风景,选择不同,命运不同。
图片来自网络《何以笙箫默》电视剧火的时候,看不下去长长的言情剧,倒是爱上了插曲The Road Not Taken,歌中只引用了两句话,曲调也是很动听的。
其次,是泰戈尔的《the farthest distance in the world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大家一定听过,至少听过几句中文译文。
图片来自网络那句“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就来自这哦!
知道的外文诗寥寥,以为外文诗的美主要在隽永或哲理味,有些也是有抑扬顿挫的,但中文是另一种朗朗上口。美剧《绝望主妇》里,Susan新婚之夜让丈夫为她写诗,“I love you once,I love you twice,I love you more than rice and beans.”绝不如一曲《凤求凰》来得美:
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
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
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
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
何时见许兮,慰我彷徨。——部分摘录
简书里,能写诗的人我都很敬佩,代表着一种对语言玩转驾驭的能力,又能够恰如其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我们汉字的美也都凝结在那短小却精悍的诗中了,妙不可言。《诗经》表现得最是淋漓尽致,孔子说,“思无邪”,用以评价的这三字本身就很美。我是一个偶尔看看诗的人,对诗和诗人是敬畏;作为“俗人”一枚,我更喜欢的形式还是,“文中有诗”或“书中有诗”啦。
安妮宝贝说:
诗歌的秉性高贵,所以只有两种结果。低廉的人写它,它显得可疑。有情怀的人写它,它更显寥落。
所以自觉功力不够的人不敢妄然下笔;而诗人们写出的好诗,也不会有太多人去读,大概太高贵了吧,“曲高和寡”,但真正懂诗的人聚在一起也是“繁华”!
赠一句安妮宝贝的话予诗人们:
这个世间如果能够存在少数的几个诗人,那么他们一定是尽力在保留纯洁的人。
那也是顾城头戴白帽子的深意吧!
今儿外行的我也来谈谈诗,也自觉懂点点诗,“西风也会识相” *^_^*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