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家,要是正好滚落在想念的节骨点上,凑着热乎乎的心绪,嗖的一下就飞回,好像也就那么回事;
要是就是纯想,干想不回去,把想念拉长,延展,情绪转角处弯弯绕绕地释放,倒有深刻留存下来.
要是听出了谁的东北口音,要是不当面指出,感觉就显现不出有能耐似的,末了还必须报出自己个儿的来处才能心满意足……嘚瑟劲啊
要是去东北饭馆,竖起耳朵听东北人说话拉呱,伴着亲切的乡音一口一个大饺纸……想家是会去吃饺子的,或是回想在家某个晚上8点的那刻:
在包包子的老爸老妈
肥羊口中姥(ao)姥(ao)的大包子出锅,肥羊吞了一个,姥姥很欣慰。喜欢屋外下着雨,屋里热气腾腾,爸妈在厨房里忙着,我窝在角落里看着,感受着,然后舍不得着…
我有些在生活中的做法越来越像我爸,比如把碗里剩余的蛋液用手刮下来滴到锅里,我爸看见了还以为找到了共鸣很是赞赏,其实我是偷艺学以致用.
老爸一生遇到很多困苦,大部分都是因为他的善良,骨子里的东西遭遇人性凉薄确从没变过,我妈也是同一类人,受伤过后还会选择相信,老了老了变得更坦然满足,觉着或许他们心中世界自由,无枷锁,我想要传承.
他们有些所得所获不说,不是它不够耀眼,而是将它说出口的痛快及不上为了完成它付出的艰辛,它的光辉终会散去只剩平凡的努力以及包含了万语千言的加油二字.我常挂在嘴边的就是加油……
来来
从前仅靠老爸老妈做点好吃的,就可打造出的节日气氛,如今在外即使大吃一顿也是填不满原来的沸腾仪式感,想到这拨通了老妈的电话打开纯想模式,话些家常,寄点思念.
其实我不回去也知道,家乡的生活是单调的,短暂的夏天,急促的秋天,漫长的冬天,一年之中,人们有规律的生活,香瓜,黄柿子,广梨,烤地瓜,烀苞米每年轮番上阵,家乡的人乐此不疲.
家乡的人多是善良的 ,按照多年习惯去生活思考,偶有愚昧蛮横,但他们却觉得是最合理的方法,“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家乡之中有我无意中急于逃开后又释然的喜爱吧.
往往
且听风吟,风吹想了哈,在冬日陡峭中期盼春天温润如玉,好快快换下厚衣裳,在夏日凉爽中翘首秋天的风吹麦浪,好攒够一冬的食粮.想想挺浪漫的,就回去哈.
在哈的日子,努力给老妈干活,还能当几天好孩子,好似回到过去,爱而不疚.
每一离开哈,来到当下那个背景框中,想多real就有多真.
两个家的转换,我都有所依附,不用飘如陌上尘,安心.
聚与离的情绪总会提前消耗,看上去平静无常的我,其实心里早已浩浩汤汤,只是转身的刹那,忍住与忍不住的不同。
来来往往
来来往往中,总有什么悄声归去,总有什么应声而来~
那些什么栖身于生活里,隐喻在故事的框架中,没有明确的answer,靠着不言而喻的领悟。想家就是这么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