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读后感

作者: 邵彦洵 | 来源:发表于2017-10-12 22:27 被阅读0次

文心这本书断断续续读的有一个月了,不敢说这是本干货满满的书, 但对我有不少启发。 遂将读后的片段灵感记下。

叶圣陶老先生的学识不用质疑, 书里也确实有远见卓识之处。但书里的小说文体确是败笔。 用小说的形式可以降低阅读门槛,使小朋友们不觉得严肃难啃。不过对于一本论说类的书来说,还是破坏了其原有的味道,既没有小说的味道,又没有论证的严谨。

当然了,两位学界泰斗合著的书,自然是有可取之处的。 书中的闪光点可以概括为三点。 一是对文章的欣赏,理解之法。 二是读书触发的功夫。

三是文章的创作与应用。

我们读书常常会遇到读不懂的时候,就比如说 鲁迅的秋夜 “门前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还是枣树”,如果并不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就没法看懂了。通常我们可以将经验分为两种,

一是外在经验,一是内在经验。 外在经验就是指作者看到的外在景象。天空,田野,鱼鸟这些在每个人眼里都无不同。但每个人对其赋予的意义各不相同。 国家动乱、民族衰微,鲁迅眼里的秋是凄凉,是萧瑟。在刘禹锡眼里却是“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豪迈了。

这就是内在经验。情景天涯海角变化不大,但各个作者经历不一,写在笔下也就千变万化了。我们若不了解作者当时心境,文章自然也就难以明了。

第二是文章触发的功夫。所谓触发,就是由一件事,一个物,联想到另外一件事一个物。 书中的某一句话和自己的生活相印证就是触发,从生活中感悟到书中的道理也是触发。

读书就是触发的过程,从生活中看出原来没有的东西,从书里联想到自己难以捉摸的命运。 触发也要新鲜才好,一味借用他人的说过的话,对自己也没益处。

第三就是文章的创作与应用。 要想创作必定得先习作。把写文章得基本规则,语法修辞熟练,最后可以文从字顺,有了基本功底,才能谈创作。

习作得功底越深越好,至少该一壁创作,一壁习作。真正得画家,终身都在写生上花功夫,真正得文学家,虽值白头亦手不释卷。

全书虽然字数不少,但让我感悟至深得还是这三点,说白了写文章没什么花花肠子可以用,一字一句全是笔下功夫。把最根本得练好,就如同练武有了一副好筋骨,以后学什么武功也是水到渠成得事。

相关文章

  • 《文心》读后感

    为了提高写作技能,买了几这本书,《文心》是夏丐尊和叶圣陶为中学生而写的关于读与写的书。全桥篇采用故事的形式写就,读...

  • 《文心》读后感

    现在读书养成了一个好习惯,就是会在第一次打开这本书、准备看的时候,记录下这本书的购书和读书时间。 我和《文心》相遇...

  • 文心读后感

    文心这本书断断续续读的有一个月了,不敢说这是本干货满满的书, 但对我有不少启发。 遂将读后的片段灵感记下。 叶圣陶...

  • 《文心》读后感

    偶然间,从书架上看到一本精致的小书,带着些许的好奇,拾入囊中。这本书名为《文心》,是夏丏尊与叶圣陶合著的一本...

  • 《文心》读后感

    这本书出版于1934年,是一本教中学生如何写作的书,它最大的特点是通过“故事”来阐述如何正确地读和写,也许是作者发...

  • 《文心》读后感

    作文,即兴而发,有感而作,一直以为是极佳的状态。从童蒙时期起便胡乱作文,曾有一段时期也感觉新作的文章堆砌词句,毫...

  • 《文心》读后感

    这本书是夏丏尊和叶圣陶合著,有32个独立的关于文学写作的小故事,我花了大概不到5天的时间静下心去看,竟不知不觉就读...

  • 《文心》读后感

    《文心》是夏丏尊与叶圣陶先生合著的一本针对中学语文教学问题的专讲读和写的书,设定的拟想读者是当时的中学生与中学教师...

  • 《文心》读后感

    《文心》是夏丐尊与叶圣陶先生合写的一本书。丐尊与圣陶先生是多年的国文教师,他们结合课堂上的教学经验,总结出独到的见...

  • 《文心》读后感

    今日读完《文心》,收获颇丰,也许是开始关注自己写什么怎么写后,便能很快认识到自己写文存在的诸多问题。 关于修辞学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心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gcay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