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星期二,注定是一个难忘的日子。我想它会在有些人的记忆中留下浓重的一笔。我们联合社区书房举办了《相约星期二》专场分享会,之所以赶在感恩节之前举办这场活动,是想告诉大家要带着一颗感恩的心来面对生活的每一天。
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和主持人,我觉得这场活动的目的和意义达到了,我们让参与者体验了告别,同时也启发了大家对于死亡的思考:“死亡跟生命一样自然。它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现场气氛非常好,大家畅所欲言,充分交流。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场域,我甚至能感受到能量在彼此之间的流动。
(一)施于爱与接受爱
《相约星期二》中的莫里教授把自己当作一本教科书,当作生与死的桥梁,告诉我们一些朴素的道理:人生最重要的是学会如何是施爱于人,并去接受爱。
一方面是给予,另一方面是接纳。给予的反义词是索取,接纳的反义词是拒绝。莫里教授把“给予”和“接纳”都做到了极致。
他的人生格言:“把自己奉献给爱、奉献给社区、奉献给能给自己价值和意义的创造。”他让每一个来拜访他的人都感到如沐春风。他把自己仅余的那点时间奉献给了全世界。“爱是唯一理性的行为。”给予、给予、给予,是他活着的意义。
同时,他又能够接纳一切。他接纳当下。当别人照顾他的时候,他觉得自己又回到了婴儿时代,享受着这份关爱,哪怕是需要有人帮他扶住尿瓶,哪怕是需要有人给他擦屁股,他也都从心里接纳了。他接纳情绪,当他眼睁睁看着病魔在一点点侵蚀他的身体,他允许自己痛哭,但一会儿过后,他便让自己离开这种情绪。他接纳别人的爱。他为自己举办了“活人葬礼”,心满意足地听亲朋好友的悼词。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莫里教授成为一个如此伟大的存在?他幼年的经历无疑影响了他的一生。母亲因病早逝,父亲冷漠寡言,在他需要爱的时候他甚至得不到一个拥抱。他对父亲的评价是不懂得如何施于爱,也不懂得如何接受爱,所以莫里一生都在竭力避免成为父亲那样的人。
即便是他的童年生活在一个缺少爱的环境中,他一生都渴望爱与被爱。事实上,他把自己化身成了爱,去温暖身边的每一人。他的人生就是一个大写的“爱”字。
(二)简历美德和悼词美德
在今天的破冰环节中,我想到让每个人总结自己的简历美德和悼词美德。我相信很多人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有的人甚至第一次听说这两个词。
这两个词来源于《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戴维·布鲁克斯的《品格之路》这本书。“简历美德”是你在简历中列出的那些美德,也就是你贡献给就业市场或者有助于你在外部世界功成名就的那些技能。而“悼词美德”则涉及更深层次的内容,是未来人们在你的葬礼上谈论的美德。无论你是否和蔼、勇敢、诚实或忠诚,无论你与人相处得是否融洽,“悼词美德”都存在于你的灵魂深处。
“简历美德”与“悼词美德”究竟有哪些不同?我认为罗胖总结的非常到位,他说:“简历美德”,是当我还活着的时候,别人会因为什么高看我一眼。无非就是技能、资源、优势等。而“悼词美德”,是在我的葬礼上,别人会因为什么赞扬我,比如勇敢、诚实、忠诚等。
坦白说,我的简历美德不足以让我骄傲,既没有一个光鲜的头衔,也没有对社会做出过重大贡献,我思来想去,最后只说了自己在写作方面的优势。悼词美德我希望在别人眼中我是一个靠谱、值得信赖的人。
正如罗胖所说,在做事的时候,我们需要在脑子里设立了两个账户:一个是“简历账户”,一个是“悼词账户”。在“简历账户”上,记录做一件事能给我带来什么样的竞争力;在“悼词账户”上,记录做一件事能留给世界什么价值。而我们的任务是:做任何一件事,都力求能在这两个账户上各记一笔。
(三)我们是“星期二人”
爱读书的人总会遇见,无论相隔多远。现场18位小伙伴因《相约星期二》这本书而结缘,在这个特殊的场域中,彼此分享各自的故事。
这场读书会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几个点:
一个害怕衰老而至抑郁的小姐姐,通过看书重新找到了人生的意义;
一个得知妹妹患了绝症只剩下3个月的生命,可作为姐姐不知道如何去陪伴和接受妹妹即将离去的事实,她的困惑在于不知所措;
一个为高龄父母尽孝养老的大姐,赡养对她来说已经不堪重负;
一个即将面临与病危的外公告别且正在孕育二宝的妈妈 ;
一个乳腺外科医生总结自己的简历美德:他曾亲手毁掉许多美丽的乳房,也曾挽救过许多美丽的生命;
一个把自己当成催化剂,让大家体验生命的脱口秀演员;
一个四处寻找安宁疗护的丁克,通过陪伴高龄老人的亲身经历而获得了反哺;
一个从写作手法来解读这本书为什么畅销这么多年的年轻爸爸……
这世界有那么多人,而今天我们和米奇、莫里教授一样,成了“星期二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