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思维是什么?
计算思维是一套思维框架,一套方法论,用这个概念的提出者周以真教授的原话来说,它是“利用计算机科学的基本概念来解决问题、设计系统和理解人类的行为”。
在这个人工智能爆发的时代,未来变得不可预测,可是拥有一个好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无疑是应对未知的良方。当然计算思维不是万金油,它只是一个框架,什么时候用什么时候不用也是需要在不断的练习中去掌握。
计算思维提还在不断的完善、沉淀中。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对其有不同的诠释。在面向少儿的教育中,我们常用谷歌的“问题分解、模式识别、抽象、算法设计“的四步框架。
图片.png
2.机器人课如何锻炼计算思维?
这个框架里最核心的就是分解,把大问题分解成小问题,小问题分解成自己熟悉的基本问题,这是工作生活中很重要的一个基本素质。
机器人学习中我们每个任务都需要经过分解这个步骤:
比如做一个塔吊,看似复杂,如果孩子们把塔吊分解为:基座,标准节,套架,吊臂等部分,那他们就可以很快下手搭建,还可以通过这样的过程学习到模块化的概念。
又比如编写一个复杂巡线程序,第一眼看到图不懂的人会懵,可以学习过计算思维的孩子,他们会开始找节点,机器人第一步走到哪里比较合适,下一步又是去哪里。
试想一下,当孩子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了问题,不再焦虑迷茫,而是开始尝试分解问题,然后在自己的经历中去识别可能的方案,然后再把这些细节整理成算法流程,最终解决了问题。那你是否会认为ta拥有了一定的应对未知的能力呢。
但是这个框架提出来只有四个核心,要掌握它其实还有很多隐藏的缄默知识。所以我会用另外一个框架去补充,这个框架叫哈佛创意计算思维三维框架,它分为概念,实践,观念三个维度,每个维度里有很多具体小概念。
图片.png
我们的孩子经常有一种”完美病“:总想着把东西做到完美,如果在自己的想象中没有完美的样子就不愿意动手。这造成的后果就是停滞不前,不自信,长此以往不会有任何进步。实践维度里的尝试和迭代是两个很棒的应对”完美病“的概念,机器人课上随处可见尝试的存在,有个想法了,试一下,因为尝试的成本很低,孩子们会不知不觉的用上尝试这个工具,慢慢的,这个想法印在心中后,自然而然的就会把它迁移到其他领域。而迭代可以让孩子抛弃一些不重要的东西,专心于任务主线,当有了第一个版本的产品后,根据调试反馈,迭代第二个第三个版本,最终迭代出他们心中完美的作品。
3.这么在家里陪孩子锻炼计算思维
a.在家最好锻炼的就是分解,分解永远是第一步,很重要的一步。关于如何锻炼分解的思维能力和习惯,这里推荐一本书《硅谷工程师爸爸的超强思维导图课》,里面很多干货加以修改就可用在平时用上。
举个例子,书中提到在读绘本《走开,绿色大怪物!》时,用导图来描绘怪物的外貌,(在纸张上写的时候,可以把对应的部分画出来,只会画火柴人的我就不丢人现眼了)就算只是简单的导图,看完这些你即便没看过这个绘本,但是也能想象出一个绿色大怪物吧。
图片.png
b.多把生活中的事件用分解的方式与孩子沟通,比如暑假出去旅游,做攻略的时候,是不是可以和孩子一起分析怎么做:比如按衣食住行来分解,每个具体步骤再去细分。当然不一定要按照这个来分类,也可以以游玩路线为第一维度,每个点具体再去细分。
c.可以根据计算思维框架里的内容,结合具体情况去在生活中应用。
比如顺序这个概念,说的是一件事按照某种流程先后发生。生活中有太多例子,我最喜欢举例的是刷牙:
牙杯装水--〉挤牙膏--〉刷牙--〉漱口--〉洗牙刷牙杯--〉把牙刷牙杯放回去。这个流程里有些顺序不能乱,比如先刷牙再挤牙膏;里面的步骤不能少,比如不能没有挤牙膏。家长可以有意识的去引导孩子们觉知到这些概念。
暂时就先说这些,以后再补充。
老规矩,可子镇楼。
瞅你咋滴.jpe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