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节课同学们初次尝试编辑调用传感器的程序,对于同学们来说程序理解以及正确嵌套有一定的难度,不少同学课后仍然有着一些疑惑。为了解决同学们的疑惑帮助同学们更好的理解程序逻辑,本节课商老师结合了流程图以及简洁明了的“公式”进行讲解,并且在此基础上引导同学们进行了自我迁移。通过商老师条理清晰地讲解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了我们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距离传感器的多次感应,如何进行条件判断。同学们任务升级
本节课同学们注意力非常集中,能够及时消化商老师所讲的内容,首先,商老师让同学们尝试制作了一个简单的任务:利用传感器完成行走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下蹲的程序。在设计程序时商老师结合了脱离险境的任务场景,有趣生动的情景式教学使同学们热情高涨。耐心听老师指导
商老师讲解很仔细,同学们听得也是很认真,正是如此,同学们能够一下子就明白如何设计相应的程序达到想要的效果,不一会儿第一个任务就完成了,同学们的成就感油然而生。大胆试错
在完成第一个任务的基础上商老师加大了任务难度,任务背景也是环环相扣,让同学们的挑战欲望越来越强,对于同学们来说挑战第二个任务是具有一定难度的,因为第二次任务不仅要选择正确的程序结构进行条件判断,同时还需要进行多个变量的创建。集思广益想方法
第二个任务:行走过程中第一次感应下蹲,第二次感应完成组合拳。一开始,只有少部分同学形成了一个大概的思路,通过一次次试错慢慢接近成功。那么我们如何在一次传感器条件判断的情况下实现两次避障呢?这就需要同学们深度思考商老师抛出的几个问题了。首先我们得明确,一次条件判断是不能实现多次感应的;第二,我们需要创建的变量不是一步到位,而是要进行距离以及次数的变量创建;最后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点在于我们如何使条件满足。明白这几点信息后,又有一部分学生有了一个整体思路,离成功越来越近。成功实现多次感应
在同学们有了一个整体思路后,商老师巧妙的结合流程图帮助同学们梳理思路,与其说是商老师帮助同学们梳理思路,不如说是同学们带给老师们惊喜,能够自己一步一步把程序理顺,原来程序也可以这么有趣,理解起来也不是想象中的那么难。成功源于专注
本次课程同学们吸收掌握的内容很多,能够明白如何使用距离传感器,同时还能够正确选择程序结构进行相应的条件判断,使机器人最后执行我们想要的效果。同学们的成功源于对课程本身的专注以及团队间的高度配合,也希望同学们的热情能够一直保持下去,不断提高自我的逻辑思维能力,不断突破自我。
同学们,下周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