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这个时候,我开始偶尔出现潮热、心慌、月经量减少、情绪也如过山车般起伏不定,生活中小有不如意就会炸毛。这让我有点发慌,难道是早更了?
与此同时,步入初中的女儿自主意识越来越强,从前那个对我言听计从的小姑娘不见了,开始和我顶嘴、争论。几次爆发冲突,我们俩针锋相对,互不相让,结果自然是两败俱伤。白天争吵,晚上内疚的日子让我更加焦虑。
在与好友的一次小聚中,谈及最近糟糕的亲子关系时,朋友和我聊起了关于我们共同的一位朋友家的近况,那位朋友家儿子大我们一岁,从初一开始与父母关系紧张,一提到学习就会引发母子大战,爸爸不是出去躲清静,就是随口敷衍两句,渐渐的夫妻之间也经常闹矛盾。结果男孩受不了学校的氛围和来自家庭的压力,现在已经休学在家。我听完后惊出一身冷汗,这男孩是我们从小的玩伴,最近因为大家都上中学了联系变少了,没想到青春期会有这么严重的后果。
之前谈及青春期,我总觉得是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太好,太矫情,是衣食无忧的他们找存在感的方式。我们小时候,也没听说过谁有青春期。然而,朋友儿子的情况让我意识到,青春期的危险和挑战,其实离我们很近。
那个晚上,我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我意识到,我必须作出改变。作为母亲,我不仅要战胜自身的困扰,更要与女儿一起面对和解决问题。
我决定先从调理身体开始。第二天,我就去中医院挂了专家号,医生为我做了全身经络检查,并结合把脉结果,开始做系统的调理。针对我的情况,医生给开了补气血和调经活血的方子,辅以艾灸和沙灸治疗。从第二个月开始,我的月经量明显增加,月经前的那几天,也不会如从前那般焦虑不安、情绪不稳。
我开始阅读关于青春期的书籍,了解孩子成长的科学。书中学到的知识让我深感之前的无知。我了解到,孩子的前额叶皮层,即我们所说的理智脑,要到22岁才会完全发育成熟,而情绪脑则在12岁左右基本发育完成。在理智脑完全成熟之前,孩子们更容易受到情绪的驱使,情感往往压倒了理智,这也是青春期特有的现象。
我还报名参加了一个家长学习营,与各地的妈妈们交流心得,互相鼓励。在她们的带动下,我开始每天记录情绪日记,也给女儿写鼓励日记。当生活中出现分歧时,我会选择书面沟通的方式与女儿交流,避免情绪失控而引发冲突。
我开始学会保持边界,更好地做自己。步入更年期的我逐渐觉醒,余生要为自己而活,做80分妈妈,100分的自己。我自小是个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关爱,当有了女儿,我把全部身心都倾注到女儿身上,以弥补自己童年的缺失,却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失去了自我。
我开始更多地关注自己的感受,把更多时间用来安抚自己的内在小孩。读喜欢的书,看喜欢的电影,我还重拾写作,与好友小聚,带着妈妈去旅游,去年我们去了大连、杭州和上海,今年我计划还还要去两个地方。这些改变让我的生活变得忙碌充实。
“你变了,世界就变了”。确实如此,我的脾气越来越小,女儿的笑容却越来越多,每天回来都会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分享学校里一天的趣事,每天都很快乐。
“更年期遇上青春期,更像是一场父母与孩子共同的成长——各自完成分离,各自走向独立迈向自己人生的新阶段。”
这场更年期与青春期的完美相遇,我们经历了,成长了,也在蜕变中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