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到安妮读者的些许文章,她写安妮,从早些时候,17岁,她追随安妮文字里的孤独,凛冽,性情独特,与世不同,到后来安妮的文字里渐渐的充满禅意,让人安定,舒适,对待爱情,人生,工作......有种种通透的领悟。如今已经为人妇为人母,也是位拥有一众粉丝的写作者了,但热爱安妮依旧强烈。我当即开始想,这或许才是真正的读者吧。而我,却什么也不是的,只是在河的表面匆匆掠起了一点点波纹,河的内敛和深沉是完全没有体会。
读完之后全然想不起来读的是什么。这会让我觉得自己不像一个真诚的读者。至少没有我期待的那么真诚。读的也不只一两遍。写了什么,竟都忘的干净了。我自然知道阅读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敏捷的思维,清晰的头脑,平静的耐心,宽厚的仁爱与温暖的情怀。要时时关心作者的感情在哪里停顿,在哪里张扬,在哪里激纵。和作者置于同一个维度去体会小说的深情和热泪。
尽管小说,散文,诗,杂文,戏剧......不同的体裁,各有各的读法吧。要表达的感情,诚挚也好,朴实也好,激情澎湃也好,却都是相同的。
我自小就没读过什么书,小时候家里穷,除了教科书,便再没看过其他,以至于到现在连四大名著也未曾看过。高中时候接触到安妮,一触便喜欢上她文字里的桀骜。但那时候功课繁重,闲时也少,仍旧买不起书。除了几本《花火》,《意林》,《青年文摘》等傍身以作劳累时的消遣。其余书也是没看过的。这就牵扯到其他一些问题,比如贫穷带给人的损失有多重。
直到大学,终于手头宽裕了不少,买了几本安妮的纸质,《告别薇安》,《莲花》《安妮宝贝文集》,《眠空》等书。有时间便看。看到动情处,竟是长长的一声叹气。印象也算深刻。如今因为考研已经闲置。
今天看到安妮读者的文章再来回忆先前看过的书,竟是半分情节,内容,字句也记不起来。但是或许有些东西是会潜移默化的起着作用。时日久远,岁月漫长。有些深重永远不会忘。比如安妮写干净的女子,写成熟稳重的男子,写他们远离世俗的种种,写他们之间爱情的种种痴缠和破灭。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和灵魂。以及对于人世间怎样活着的种种看法和观点。我却是记得清清楚楚。
而我自己近来也很希望得着一点机缘,在黄金屋里找宝物,每日吸收一点,每日便精进一点。成为一个心绪安定而思想通透的男子。这几年,表面上表现的一些东西,比如思想包袱很重,实际行动却很少。对于知识的渴求也总似三分钟热度,生命的韧度远远不够。表达感情亦是一个十足害羞的人,以至于二十几年至今单身。等等一类,都是些对于人生没有帮助,而最终会沦为绝望的种子。于我自己,是不喜欢的。很是有忘记的想法,但毕竟人是这么成长起来的,我也需要对自己宽容些。只是今后,想成为安妮小说里英俊的男子。
鲁迅说,中国的未来在于青年,只有青年的思想觉悟了,勇敢的站起来作反抗,中国才有希望。所以鲁迅极看重青年的成长和生命。在今天,读起鲁迅我虽然有时候无法对鲁迅先生感同身受,但由文字引发的感情依然是强烈而且时间长的。我作为一个青年,就很有必要有鲁迅希望里青年的精神。阅读也好,学习也好,工作也好,为人处世也好,思想觉悟在第一,紧随其后是行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