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
上德不德a,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b,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c,下德为之而有以为d。上仁为之而无以为e,上义为之而有以为f,上礼为之而莫之应g,则攘臂h而扔之i。
故失道而后德j,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k。
前识者l,道之华m而愚之始n。是以大丈夫处其厚o,不居其薄p;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q。
注释
a上德不德:拥有上等品德的人顺应自然,不追求仁义之类的品德。德,道的具体体现,指自然德行。b下德不失德:拥有下等品德的人,不失去仁义之类的品德。c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上德的人顺任自然而无心做作。d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下德的人顺应自然而有所作为。e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仁的人想有作为而无所作为。f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义的人想有所为而有所作为。g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上礼的人有所作为却得不到回应。h攘臂:伸出手臂。i扔之:用手牵引、强拽。j失道而后德:失去了“道”而后有“德”。k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忠信的末尾,祸乱的开端。l前识者:有先见的人。m华:虚华。n愚之始:愚昧的开始。o处其厚:立身于淳厚的品德。p薄:浅薄。q去彼取此:去“礼”而取“道”与“德”。
译文
上德的人顺应自然,不刻意显露德名,因此却是有德。下德的人有心显露自己不背离“德”,实际上是没有“德”。上德的人顺其自然而无心作为,下德的人在形式上表现“德”并有心做作。上仁的人有所表现但出于无意,上义的人有所表现却出于有心,上礼的人有所作为却得不到回应,于是就伸出胳臂,强拉硬拽。
所以,失去了“道”而后才有“德”,失去了“德”而后才有“仁”,失去了“仁”而后才有“义”,失去了“义”而后才有“礼”。
礼仪这个东西,是忠信的末尾,是祸乱的开端。那些所谓“先知”,不过是“道”的虚华,愚昧的开始,因此大丈夫立身敦厚,而不居于浅薄;存心朴实,而不居于虚华。所以要舍弃浅薄的“礼”而取厚重的“道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