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了爱回忆,回忆使人知足。我现在经常会想起高考的那段时光,因为我先后经历过三次高考,前两次都落榜了。也许因为第三次侥幸被录取,所以我至今常常会想起。其实,真正难忘的不是录取,而是落榜后的那些日子。
第一次高考落榜,似乎在意料之中,可我又心有不甘。正当我对今后的人生感到迷茫时,父亲不容商榷地对我说:“去复读!”
父亲有一位表哥,在县文化局工作。我小的时候,常听父亲提起这位表伯,原先在徐州采煤指挥部工作,后回到老家县城就职。
父亲从来不愿意麻烦别人,可那一次为了我,父亲破例了。我高考落榜后,他似乎早就下定决心,想方设法让我去复读。开学前一天,父亲专门带着我,找到文化局家属院的小楼,问到了表伯家的门。
那时,我怯生,再说这样求人的事,我也不知道父亲怎么开得了口。于是,我说我在楼下看住自行车,父亲独自上楼,然后很快就下楼了。
回来的路上,父亲用力蹬着车,载着我。我坐在自行车后座上,听父亲讲他的这位表哥是怎么“当.官”的。我知道父亲这样重复讲解,只是为了让我勤奋学习,将来也能吃上公家饭。
开学后,我就来到新丰中学复读班念高四了。那时候,复读班也有录取分数线的,我没有达到复读的分数线,据说是因为表伯打了一个电话,我才有了继续学习的机会。后来我知道,在复读班里我的分数也不是最低的,说明找关系进复读班的同学也不只我一人呢。
我的高中三年,是在隔壁乡镇——南阳念的。到新丰复读,离家就更远了,大约有六七十里路。
来到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复读,我无法安心读书。开学不久,考取学校的同学,有的已经拿到了录取通知书,有的刚到“大学”(当时以中专录取的居多)报到,还有不少同学收到了热情洋溢的高校来信。
开学后的一个周末,我骑着父亲给我买的那辆二手自行车(26寸凤凰牌)回家。复读班的生活,除了学习还是学习,生活枯燥,而且思想压力特别大。有时真想扔掉手中的书本,回到家乡,和父母一起下地劳动,从此告别这折磨人的复读生活。
一路上,我无精打采地踩车,也无心欣赏沿路的风景。刚过了新丰镇,就要经过县城的。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县城也很简单,路旁偶尔有一两面花花绿绿的橱窗,我也没有心情驻足,就静静地骑过去了。
过了县城,继续往南,路过一卯酉河桥,公路在那里拐了一个弯,然后上了直道,是往南团方向。这时,我后面响起了“突突突”的声音,我循声往回看时,只见一辆手扶拖拉机驶了过来。我头脑里顿时闪出一个念头,如果吊在手扶拖拉机旁边,往前滑行一段,那该有多么省力啊。
当手扶拖拉机行驶到我近旁时,我连忙猛力蹬车,追了上去。左手抓住手扶拖拉机右后方的一块焊铁,右手握住自行车手把,脚下同时停止了蹬踏,瞬间便觉得又省力,速度又快。
正当我为这样惊险刺激而又便捷省力的滑行沾沾自喜之时,那个满载木料的拖箱上,滑下一根1米多长的木方子,不偏不倚,正好横在我车前方。我的自行车前轮冲过木方后突然抖了一阵,几乎与此同时,我的左手立即松开了,接着便连人带车摔倒在砂石路上。
由于自行车倒地后,我的左手下意识地撑地,手掌接触地面。当时,手扶拖拉机是“六档大油门”,速度至少也有三四十码,摔地后因为惯性,我的手掌在地上杵了几米远。
我已经不记起当时我的车在路面上滑行了多远,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从地上爬起来的。只记得,爬起身后,我首先检查了我心爱的自行车。还好,除了龙头有点歪,别无大碍。
车没摔坏,人还能站立,那就掸去身上的沙尘,接着往家骑行吧,毕竟天色也不早了。
我正想握把助推,踏脚上车,这时,我发现左手掌渗出了几颗血珠,起初有红豆粒那么大,接着,红豆与红豆之间相连接,顺着手指往下滴。原来,左手掌杵地的那一瞬间,有几粒小石子戳进了肉肉里。
不知怎么的,我当时一点也不觉疼。于是,我再次停稳爱车,立即下到路旁的小河里,洗去了血迹,依次抠出了陷进去的小石子,然后上岸拿几张纸裹住了手掌,正了正车龙头,就继续蹬车回家了。
一路上,我蹬车很快,也想了许多。谁叫你不好好学习,考不取学校,现在吃的都是二倍苦;20岁了,不但不能回家分担农活,而且还要成为家庭的负担;如果复读一年,再考不取,你会无颜见江东父老的......
那一次摔跤,我在心里对自己说:“活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