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认知水平差,就活该被骗么?
如果你问我,我当然说,不应该了。但是如果你看这个时代,你会发现,认知水平差的人,就是在被不停地“骗”。
什么样的场景下,骗最容易发生?
最严重的是在诈骗领域。有人给你打个电话,讲两个小时,你就要把银行卡里的钱全部转给对方。这就是诈骗,属于犯罪的行为。
诈骗用力过猛,就会带来严重的社会影响,从而会采用国家力量强行干预。
但是在不那么严重的场景下,就有活动的空间,国家也管不过来。
你的家乡,那些卖保健品的商店,销售员用像蜜一样甜的嘴,请你的父母去听养生课堂,然后再花高价钱买了一堆没有用的保健品。这算不算骗?也许在你看来,这算。但是在你的父母眼里,这就是为了养生在投资。
你咨询一门课程,为了给孩子报个班。结果你遇到了一位课程顾问,在他的引导下,你本来只打算报一个短期班,结果你们聊得很开心,最后你竟然报了全套班。原计划的预算是几千块,现在花了几万块。这算不算骗?也许最开始你觉得自己被骗了。但是你可能会自己合理化,为孩子嘛,值得。
人就会有这样的特点。越是遇到自己不懂的领域,越容易被外界影响。而影响完成以后,越容易逆向合理化。
这个在销售上,叫做“逼单”。如果你去建材城买建材,你就可能会遇到逼单。给你一个很有诱惑力的折扣,要你现在就下单,如果你不买,你就会损失很大。在错综复杂的情绪中,最后你决定拿回家。但是一旦回到家,你开始可能会反悔,不过很快就会反过来想,嗯这样其实也挺好。
逼单的原理告诉我们,顾客其实也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一旦你敢逼他成交,行为改变态度,他会反过来认为这样也还是不错的。
所以很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即使是有“骗”的情况发生,顾客依然会喜欢。而且这种喜欢,符合心理学的原理。最近有个案例就是说,有人被骗了钱仍然很开心,因为她发现除了骗子,没有人这样对待她,没有人给她如此贴心的感觉。
也正因为如此,你会发现,在除了法律条款上约定的那些场景,在生活中的很多场景下,“骗”既可以说无处不在,也可以说法律未禁止则非骗。
其实营销做的就是这样一件事情。营销帮助企业把商品卖得更好,而对待那些从来不了解你的人,你是不是要采用“骗”的方式来获得关注呢?逃不掉的。
注意,这里的认知差可以理解为在某个场景下的认知能力差。而一个人即使再厉害,也不可能所有领域都很强。在他的那个领域之外,其实表现得和认知很低的人,并没有明显的区别。
这个角度看,每个人都会有认知水平低的时候。
再换一个角度,我们要熟悉营销套路,知道什么样的人在用什么方式,对我们进行“欺骗”。
我坚决反对标题里的观点,毕竟我们还是不要让自己“活该被骗”比较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