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一首诗的时间原创文字集简友广场
《题西林壁》:走出迷局,恍然大悟

《题西林壁》:走出迷局,恍然大悟

作者: 好兵帅克Jimmy | 来源:发表于2023-05-23 16:17 被阅读0次

    横看成岭侧成峰,

    横看是一种视角,侧视是另一种视角。视角不同,所见即不同。这里的“岭”和“峰”真的是“庐山”吗?这同样取决于赏析的视角。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其实与山无关,唯在视角也。

    远近高低各不同。

    远近高低,皆是不同的视角,视角不同,看见的视界-世界即不同。对于山,或者对于这首诗,都是如此。

    不识庐山真面目,

    庐山,诗中之景也,诗中之境也,诗中之镜也。

    景即自然景色,境即心境,镜,亦心镜也。以景为喻,探寻心境,体悟心镜。

    景,移步换景;境,心变境变。此两者,一外一内,皆映照于心镜之中。镜中诸相,变化无常,镜体无改,如如不动。

    能见心镜者,可见真面目,不识心镜者,迷惑亦是寻常事。

    只缘身在此山中。

    沉迷于景色中,即不见庐山真面;沉迷在自己的内心,也见不到灵山真面。唯有超越局部,向远看,才能照见整体,唯有超越局限,才能达到无限。

    这首虽然简单,读起来也很直白,朗朗上口,从小学我们几乎每一个人会背诵,但这首诗里所蕴含的哲理,是可以尝尽一生的。

    去庐山的那一刻,有一点恍惚,觉得是不是苏东坡给世人留下了庐山的伏笔,让我们去经历过人生的波折,才会真正明白东坡先生跟我们讲的道理。

    庐山另一侧的山脚下有一个寺庙叫海会寺,沿着海会寺有一片看不见路的树林,不经意会发现有一条野路,刚开始走还有一些人踏过的足迹,但是再往前走,就需要披荆斩棘了,野草比人还高,边走还需要把旁边的野草拨弄开,越走心里越慌,心想,前面到底是有没有路,太阳落山了,走不出去该怎么办,在一个内心的争斗中埋头苦走,大概走了20多分钟之后,前面发现了一大片空地,这时候的心里才慢慢的落下来,走到那个空地上回头一看,恍然大悟,庐山五老峰的全貌映入眼帘,庐山真面目,内心突然有一种谜底就在眼前的顿悟。

    它好像是苏东坡故意给世人留下的谜题,似乎你必须要经历这一系列的感受,真的要走到这此山中,走远一点,你才能够看到食物的全貌的道理。

    那么我们的人生不就是这样吗?我们很容易被当前的迷局所困,找不到出路,即便是写下这首诗的苏轼,翻阅历史资料,他当时也身处在这个迷局里,那时的苏东坡被贬黄州已经四年多了,接到朝廷的诏令让他去汝州,虽然汝州比黄州离京城更近,算是皇帝向他表达了善意,但一样都是无实权,只不过是换个地方流放罢了,去了汝州一切又要从头开始,可想那时他的心境,殊不知一年多以后,他就要重回京师迎来他职业生涯的第二次春天,并且在接下来的8年后达到他政治生涯的最高成就,他更想不到的是千年之后的我们根本就不关心他的政治成就,我们关注的是他的才华、诗词、生活趣味以及人生境界,而这些东西都不是在他人生最得意的时候出来的,相反就是在人生低谷时候写出来的。

    我们站在命运的河流边去看他的走向,才会突然明白也许此刻的坎坷在未来看,不过如此。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题西林壁》:走出迷局,恍然大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gmxe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