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8913585/96786336fbe342fd.jpg)
倾听,需要我们放下评判和既有的想法,去体会对方的需要和感受。
怎么去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呢?要点就是:关注点在于他的感受和需要,而非他对我的看法。
用书中的例子,提炼如下:
先生对太太说:“和你说话有什么用?你从来不好好听。”
太太回应方式1:“你生我的气么?”
回应方式2:“你感到不高兴,是因为你觉得我不懂你么?”(关心的是他的想法,他对‘我’的想法,而非他的需要)
回应方式3:“你不高兴,是因为你需要得到理解?”(注意力放在他现在需要什么,而不是自己做错了什么)
除了倾听和体会他人的感受,给他人反馈,也非常重要。
在倾听他人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之后,我们可以主动表达我们的理解。如果我们已经准确领会了他们的意思,我们的反馈将帮助他们意识到一点。反之,如果我们理解的不到位,他们就有机会纠正我们。此外,这样做还有助于人们体会自己的状况,从而深入了解自己。
在给他人反馈的时候,语气非常重要,往往用太过于肯定的句式,会让对方认为其中是否暗含了批评或是嘲讽。如果让对方通过我们的语气意思到我们是在体会,而非下结论,他们一般就不会产生反感。
如果人们怀疑我们的诚意,那就需要审视动机。是否在机械地运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通过这样的方式改变他人来迎合我们的需要?
文中还有日常对话的例子。太太跟先生说:“你从来不认真听我说的话”
“我怎么没有?” “你就是没有!”
换个问法:“听起来你很失望,你需要体贴,是吗?”太太留下了眼泪,她终于得到别人的理解(我相信这就是她的需要,她需要倾听和理解)
当我们学会了如何倾听,我们还需要给对方充分表达创造条件。往往人们在谈话的开始,有很多相关的感受,通常是更为强烈的情感,并没有得到表达。我们不用急于解决问题和询问他人的请求,要一直保持关注,直到对方充分的表达相关的感受。当对方的感受已经充分表达的时候,他会变得轻松,我们也感到放松。
最后,其实,我也觉得是最重要的部分。那就是我们需要时刻关注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当我们情绪低落的时候,可以大声说出当时的感受(但是,请注意避免指责对方造成了这样的感受),或者可以走开,换个环境,心情平复了,再回来。我们可以给自己设立一个冷静角落(或是用一个让你觉得舒适的名字来命名),觉得低落或是想爆发时,提醒自己去那里呆一会。
先照顾好自己,才能更好的照顾他人!
后记:
用尽洪荒之力提炼了一幅视觉呈现的图,然后又在这一章不断翻来覆去,再斟酌文字。
学会倾听,也许需要一辈子的修炼。我曾听过--“爱”是一个动词--这句话。那么,“听”,其实不止于用耳朵,而是用心。
有朋友问,什么是三层倾听。说说我的理解:
第一层,单纯的听,此时我们常常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第二层,放下评判、完全听进去对方在说的内容。
第三层,不但听进去了对方说出来的话,还能感受到对方的能量变化、更深层想表达或是没表达出的价值观。
在这一章节中,学会倾听,理解和体会他人的需要和感受。从他人的需要出发,而不是他对我的看法、猜测我做错了什么,我还需要做什么。再一次体会:“懂,比爱更重要!”
2019-04-27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