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日记|立冬中……

日记|立冬中……

作者: 嘉禾儿 | 来源:发表于2022-11-07 22:05 被阅读0次

    十一月十六日  晴

    写这件事对我意味着什么?

    倾诉、发泄,像Andy逃出肖申克监狱的那个管道,我愿意这样形容它,因为它连接着自由,是我思想的一部分幽光,自由的方向……

    我处于幽闭中,但我不孤立,更不孤独。

    里尔克先生在和我交谈。

    关于写作,关于阅读,关于成长,关于孤独,关于性……我缓缓推开了幸福的窄门……

    他告诉我们,人到世上来,是艰难而孤单。一个个的人在世上好似园里的那些并排着的树。枝枝叶叶也许有些呼应吧,但是它们的根,它们盘结在地下摄取营养的根却各不相干,又沉静,又孤单。人每每为了无谓的喧嚣,忘却生命的根蒂,不能在寂寞中、在对于草木鸟兽(它们和我们一样都是生物)的观察中体验一些生的意义,只在人生的表面上永远往下滑过去。这样,自然无所谓艰难,也无所谓孤单,只是隐瞒和欺骗。欺骗和隐瞒的工具,里尔克告诉我们说,是社会的习俗。人在遇见了艰难,遇见了恐怖,遇见了严重的事物而无法应付时,便会躲在习俗的下边去求它的庇护。它成了人们的避难所,却不是安身立命的地方。——谁若是要真实地生活,就必须脱离开现成的习俗,自己独立成为一个生存者,担当生活上种种的问题,和我们的始祖所担当过的一样,不能容有一些儿代替。

    一个伟大的人、旷百世而一遇的人说话的地方,小人物必须沉默。

    我默默地让自己酣畅地沉浸在他思想的沃野中,如冯至所说,“感觉字字都好似从自己心里流出来,又流回到自己的心里,感到一种满足,一种兴奋”。

    我第一次仔细地把童年、婚姻、生活抚摸了一遍……

    克里希那穆提带给人一种非比寻常的亲切感。优美、富有诗意,其博大精深,犹如浩瀚的虚空一般。

    无穷的经验,深植于内心的恐惧、焦虑、痛苦、快乐,及人类数千年来所累积的信念,全部在你的内心深处,你就是这本“生命之书”。

    我就是一本独一无二的生命之书。

    熟悉的东方智慧,禅一般的宁静的冥想,体悟,我关注自己每寸肌肤,关注自己的一呼一吸,关注自己每一个念头的来龙去脉,聆听万籁,走进寂静……

    我要冲破桎梏,抚摸灵魂。我企图做一个关注自己客观存在的肉体的、精神的、内心的Chinese。

    我隐约发现了里尔克和克里希那穆提的相通之处。目前,我有限的语言难以表达清楚。待后述。

    苏珊·桑塔格,零乱的思考,碎片的记忆,杂乱无序的记录,无时无刻不在的思考,多维度的比较,思想上的深度是以上的共性。形式退为其次,理性的,感性的智慧的光芒会穿越时间,成为永恒。

    身为心役,我亦如是。感受一样,表达不同,深度不同。她爱文学、爱绘画、爱电影,爱音乐,书评、影评、乐评、画评包罗万象,闪着思考的火花。杂乱并非无章,贫乏、浅薄才不足取。所列书目,令人瞠目结舌。

    白俄罗斯女作家斯维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的《切尔诺贝利》,还原比战争还可怕的真实历史,关注千千万万小人物。时代的一粒灰,落到一个人身上就是一座山,尤其是小人物,这粒灰尘会碎了他们的身体,毁了他们的精神,但他们还是有力的,这种力量,成就了作家,塑造了时代,成为一种精神血脉生生不息。

    贫穷的小人物也是我精神的动力,思想上的闪光点。他们贫穷,但是他们不渺小,它们曾经滋养了我的精神,所以,我要把贫穷渺小的它们变得庞大而又丰盈。

    好奇心应当摒弃,纯娱乐阅读亦不可取。坦率的说,我是怀着极大的好奇心的驱动力阅读这本书,这是我少年时代的行为,那时,为了一本书,可以一夜不睡,一口气读完。现在阅读,我少了那份贪婪,庆幸的是,我终于不再追求刺激,我去追随作者,与他对话,与他塑造的人物对话……

    我们只能在那些书里享受日深,感激日笃,观察更为明确而单纯,对于生活的信仰更为深沉,在生活里也更幸福博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日记|立冬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gpit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