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更文800字点赞圣贤书友会
一些厥病的症状及治疗2——读《黄帝内经》灵枢 厥病第二十四2

一些厥病的症状及治疗2——读《黄帝内经》灵枢 厥病第二十四2

作者: 刘俊和和 | 来源:发表于2023-04-20 15:18 被阅读0次

一些厥病的症状及治疗2

头半寒痛,先取手少阳、阳明,后取足少阳、阳明。头的半侧有冷痛感觉的,治疗时可先取手少阳、手阳明两经穴针刺,然后再针刺足少阳、足阳明两经。

厥心痛,与背相控,如从后触其心,伛偻者,肾心痛也,先取京骨、昆仑,发针不已,取然谷。厥头痛,牵引背部疼痛,好像有物在背后触动心脏一样,腰背弯曲不能伸直的,就是肾心痛。治疗时先取京骨、昆仑两穴针刺,若仍疼痛不止,可再刺然谷穴。

厥心痛,腹胀胸满,心尤痛甚,胃心痛也,取之大都、太白。厥心痛,胸腹胀满,而心痛尤显剧烈的,这是胃心痛。治疗时应取大都、太白两穴针刺。

厥心痛,痛如以锥针刺其心,心痛甚者,脾心痛也,取之然谷、太溪。厥心痛,其痛如同锥子刺心一般剧烈,心痛十分严重,这是脾气犯心所致,故名为脾心痛。应该针刺足少阴肾经的然谷、太溪两穴。

厥心痛,色苍苍如死状,终日不得休息,肝心痛也,取之行间、太冲。厥心痛,面色青灰,整日无宁者,这是肝心痛,治疗时应取行间、太冲两穴针刺。

厥心痛,卧若从居,心痛间,动作痛益甚,色不变,肺心痛也,取之鱼际、太渊。厥心痛,卧床休息或闲居静养时,稍有缓解,活动时则疼痛加剧,但面色没有什么变化的,为肺心痛,治疗时应取鱼际、太渊两穴针刺。

真心痛,手足清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邪气犯心而致的真心痛,发作时手足冷至关节,心痛剧烈者,常常出现早晨发作到傍晚即死亡,或傍晚发作到第二天早晨即死亡的现象。

(原文)

头半寒痛,先取手少阳、阳明,后取足少阳、阳明。厥心痛,与背相控,如从后触其心,伛偻者,肾心痛也,先取京骨、昆仑,发针不已,取然谷。厥心痛,腹胀胸满,心尤痛甚,胃心痛也,取之大都、太白。厥心痛,痛如以锥针刺其心,心痛甚者,脾心痛也,取之然谷、太溪。厥心痛,色苍苍如死状,终日不得休息,肝心痛也,取之行间、太冲。厥心痛,卧若从居,心痛间,动作痛益甚,色不变,肺心痛也,取之鱼际、太渊。真心痛,手足清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

今天学习了一些厥病的症状及治疗。且继续学习,今天就学到这里了。

                待续

相关文章

  • 厥病(2)

    厥心痛,腹胀胸满,心尤痛甚,胃心痛也,取之大都、太白。 厥心痛,痛如以锥针刺其心,心痛甚者,脾心痛也,取之然谷、太...

  • 《内经·灵枢第二十四》厥病篇节选

    气逆不顺叫“厥”,病邪袭于经脉,使经气逆乱,犯于头则为厥头痛,犯于胸脘则为厥心痛。厥头痛,面若肿起而烦心,...

  • 厥病(1)

    厥头痛,面若肿起而烦心,取之足阳明、太阴。 厥头痛,头脉痛,心悲,善泣,视头动脉反盛者,刺尽去血,后调足厥阴。 厥...

  • 读《黄帝内经》素问 厥论篇第四十五 4——厥逆的治疗

    (原文) 太阴厥逆,急挛,心痛引腹,治主病者。少阴厥逆,虚满、呕变、下泄清,治主病者。厥阴厥逆,挛、腰痛,虚满,前...

  • 厥论篇第四十五 2020-05-28

    天阳不降地阴不升为逆,即厥;厥病探究。 黄帝问曰∶厥之寒热者何也?(厥,逆。气逆则乱,故忽为眩仆脱绝,是名为厥。厥...

  • 共读/《黄帝内经》灵枢卷二十三:厥病篇

    厥头痛,面若肿起而烦心,取之足阳明太阴。 厥头痛,头脉痛,心悲,善泣,视头动脉反盛者,刺尽去血,后调足...

  • 三十天

    秋善病风疟,冬善病痹厥。故冬不按蹻,春不鼽衄,春不病颈项,仲夏不病胸胁,长夏不病洞泄寒中,秋不病风疟,冬不病痹厥,...

  • 同读黄帝内经 金匮真言论 按跷之道

    秋善病风疟,冬善病痹厥,冬不按跷,春不鼽衄,春不病颈项,仲夏不病胸胁,长夏不病洞泄寒中,秋不病风疟,冬不病痹厥。 ...

  • 《黄帝内经》第三十二天

    秋善病风疟,冬善病痹厥,故冬不按硚。春不鼽衄,春不病颈项。仲夏不病胸胁,长夏不病洞泄寒中,秋不病风疟,冬不病痹厥,...

  • 有情有意有力有气的上医——金匮真言论之七

    秋善病風瘧,冬善病痺厥。故冬不按蹻,春不鼽衂。春不病頸項,仲夏不病胸脇,長夏不病洞泄寒中,秋不病風瘧,冬不病痺厥。...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些厥病的症状及治疗2——读《黄帝内经》灵枢 厥病第二十四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gqod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