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鹤之死——是什么将信赖推向了枪口
【创作主题:解读人性中的信赖】
【佳作选登】
吝啬信任
文/龚昌杭
从小,我们就被教育“人无信不立”。信任,无疑是社会一条重要的纽带。但是,信任是非常脆弱的。
就像陆某的《鹤》中所描述:鹭由于太过相信人类,竟然“拍着翅膀向猎人走近”,最终得到的,只有一颗穿过头颅的子弹,而死因,却是信任。
当我们歌颂信任的力量、信任的美好时,却总会有人利用你的信任来反攻你。就像常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拐卖事件,陌生人通过食物、玩具博得儿童信任,再轻松拐走。如果没有轻易相信他人,这种事情肯定少之又少。
有时候,你就应该吝啬你的信任,把它交给真正值得你去信任和你爱的人。
读《鹤》有感
文/缪一川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简单一句话,却隐藏了很大的人生哲理。很多曾经被人轻视的事物和人,总有一天会让他们大吃一惊——是金子总会发光。
文中的“我”为了所谓的清高,将一只无辜的鹭推上了枪口,导致了它的死亡。当“我”知道真相后对其心生厌恶,从“骗人的食客”、“假充的隐士”中,我看到了人的虚伪。可鹭又有什么罪过?它从来未想过骗人,只是人把它当鹤了,鹭受了不白之冤,被赶出去,导致了它的死亡。从这点看,“我”是杀死鹤的杀手。再来看看猎人,为了自己的利益,把杀害生灵视为游戏来取乐,实在太过于残忍,可以说,猎人对鹭毫无情感。
很多人都注重于看事物的外表,却忽略了本质。比如一个人,即使他的才能和相貌成反比,但是很多人还是看重后者。
只是因为虚荣
文/朱明哲
人生中有许多许多的人,在许多许多的人群中有70%的人是虚荣的。
《鹤》这篇文章中的“我”是一个非常虚伪的一个人,“我”只是为了可以变得清高,觉得自己需要一只鹤才能突出自己的清高。
正巧,“我”得到了一只“鹤”,当“我”发现是假的,就觉得我的“清高”和我的“风雅”都随同鹤变成了鹭,成为了可笑的题材了。所以“我”就很生气,“拳足交加地高声逐它”可是这鹭却不放弃,“次晨踏进园子里的时候,被逐的食客依然宿在原处”
让我觉得这个世界是非常丑陋,也让我觉得这个世界是充满虚荣心的。
人因崇尚高尚品质而伪善,不公。
要不要去信赖
文/李翰彦
信赖,是群体的互相相信。这本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但问题来了:到底要不要去信赖?在陆蠡先生的《鹤》中,也集中说明了这一问题。文中,作者与一只“鹤”渐渐的亲近了起来,并把它带回家养。可是作者的内心里并不真正的喜欢它,而是为了在朋友面前装清高。后来作者知道了这其实是一只白鹭,于是作者便抛弃了它。可它却已经对人类有了一种信赖感,以至于它遇到了猎人却一点也不害怕。此时,那强大的信赖感也变得无比的脆弱,才被枪杀,那时,作者才感到懊丧,这难道不是真实的人性吗?我也曾经对一个人有过强大的信赖感,但是,我也像那只白鹭,曾遭遇过“枪杀”。我与他约定,暑假一起做手抄报。开学时,他却和别人完成了手抄报。我就这么被所谓的“约定”和“信赖”涮了一把。那么,信赖,到底是好是坏?
脆弱的信赖——读《鹤》有感
文/陈抱朴
读完文章,久久无法平静。文中鹭鸶最终被挂在抢杠上的情景,使我久久无法忘怀。我不禁反问:“世间真的还存在信赖吗?”因“虚荣心被欺骗”的主人公“用竹帘打它,打在它洁白的羽毛上,它才连飞带跳地逃走”而“次晨踏进园子的时候,被逐的食客依然宿在原处。”究竟是何等的信赖,才使鹭鸶在接受了我毫不保留的恶性后依然保留着最初的信任而“做出亲热的样子”?甚至临死之前还对人留有最初的好感,没有丝毫防备地向猎人走去?鹭死后,又一份真挚“悄然离开”,不知何时能够再见。
信赖,真的如此易碎吗?曾经,你也信赖一个人,可他却一次次的欺骗你,将你弃置不顾,你也不禁心灰意冷,原本真诚的心蒙上了灰尘。从今往后,待人多几分顾虑,言语间也有了一丝的防备,谈天说地,心中却空无一物。
也许,错在自己吧!为了一己之私,或许已不经意间伤害了对方,而自己的霸道和随意,也是使原因之一……
也许世界本没有信赖,只是一种利用罢了。
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一一鹤之死
文/陈心雨
散文家陆蠡写写的这篇《鹤》,揭示了人性的本质和意义。初读这篇文章,男孩将鹭误以为是“鹤”,并且认为自己如那些名士隐者一般清洁高雅。之后他知道此“鹤”非彼鹤,多日细心照顾终是一场空。他将所有责任推给那只鹭,直至最后那只鹭被猎人打死时,他才懊悔。
但所有责任都在小男孩身上吗?
我们不得而知。但文中那只鹭对人的过分信任,却是直接断送了自己的生命。当猎人走近时,这只鹭没有对人保持一颗警惕的心,而是认为他是一个如男孩一般友好善良的人而过分信任,终究命丧枪下。
于生活而言,你永远都不会知道,有谁会在背后捅你一刀、反咬你一口。电视中经常上演的兄弟反目、姐妹互撕的桥段都可以告诉我们:信任既是云端,亦是地狱。古代皇家最不敢靠的就是信任,背叛旧主、投奔敌营、口蜜腹剑、笑里藏刀…到最后,你会发现:每一个人最信任的就是自己,别人永远都靠不住。就像我们学生一样,学习是只能靠自己努力勤奋,而不是仗着家里有钱任性。学习就是一个信任自己的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你会对自己有一个慢慢的认识。坚定自己的目标,用学习去实现。
于我而言,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想要这个岛发展的更好更快,靠别人是没有用的。只有用自己辛勤的双手,才能去开拓、耕耘每一寸、每一片土地。在这个过程中,你会慢慢发现自己身上的价值,并且相信自己一定会成功。此时,你会发现自己很信任自己。
《鹤》中那只鹭对人信任没有错,只是它想得太美好太天真了。小男孩对它的信任是利益的基础上,而它对小男孩信任是在感情的基础上。两者相比,感情终归是比不过利益。
有人说,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在这个喧哗的城市中,将小男孩和猎人一样的人为多数,而像鹤一样的人为少数。那我们到底要做哪一种人呢?是追求名利还是追求信任?换孔子的话讲,中庸之道也。所以将两者结合,保持中立,不应追逐名利而迷失自我,也不应过于信任而断送自己。
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自然岛上风光不同。我们可以羡慕别人岛上风光美好而攀权附势,追求物质上的利益;也可以勤劳的双手创造出美好风景,追求精神上的利益。
读后感
文/方蒙琪
鹭的死就跟《老王》中老王的死一样,根本不会有人理睬。身处于社会底层,人们总是只看他的外表,从来不会深入他们内心去了解这个人。“瘦长的脚,走起路来大模大样,像个‘宰相步’。它的头上有一簇缨毛,略带黄色,尾鄂很短。”这句话把鹭描绘得十分美丽,却被作者误以为鹤,可当他知道这只是鹭时,毫不犹豫选择了抛弃。可那时的鹭虽然被抛弃,可还想着主人。鹭从未想过冒充鹤,也许它没有鹤美丽清高,但它至少也有一份单纯的心灵。这份单纯的心灵被只追求利益的猎人残忍的杀害了。其实真正的凶手是虚荣心极强的作者。就像《B·华兹华斯》中乞丐虽然是个乞丐,但他也是个诗人,没有人在意他诗人的身份,人们只在乎他的外表。
在如今,人们已经变得越来越没有人性,都已经变成了只追求名利和外表的怪物。
鹭死谁手
文/黄河
“鹤”是一只有感情的动物,其实它是一只鹭,可是为什么叫它“鹤”呢?是因为这只鹭长得和鹤太像了,所以作者的虚荣心将它当作了“鹤”,并且文章中说:“鹭象征正直,鹤象征淡泊。”
而之后这只鹭就死了。今天就来谈谈鹭到底是死在谁的手上。在文章的第二十八段,可以看出鹭是被猎人打死的,但我并不认为鹭是被猎人打死的。因为在鹭死之前是作者把它赶走的,如果作者不在意它是鹭的话,不把它赶走,鹭就不会被杀了吧。这只鹭原本过去只是求一条鱼吃,最后却让一颗子弹结束了它的生命。
人,是一只有感情的危险动物,因为人性而危险,因为虚荣心而危险,特别是人类为了发展而更危险。
丢弃亦为伤害
文/谢炳聪
人类,可以对躯壳产生情感,也可以对人性产生依赖。如一支钢笔,你去和他多次接触后,便会喜欢上与他合作的感觉,这关系就如朋友一般,也许可以陪你度过一个月,一年,甚至余生。如果你突然丢弃他与一旁,冷眼相待。他便会会失去他的作用。
梁启超说过“诺是哭丧着脸挨过几十年,那么,生活便成沙漠,要他何用。”
再如一个有生命的,人、动物也罢,都是有感情的。你对他好,他便认你为朋友、伙伴。如《鹤》这一文。作者把自己认为的“鹤”圈养起来。久而久之,也就建立了友谊,也许你把他当成朋友,他把你当成是伙伴,这样的友谊只因知道了他不是“鹤”而是白鹭时,果断抛下一切,弃置与遥远的沙滩上。你也许认为这样就放生了,与你无关了。但“鹤”始终把你作为依靠,不离开,只是呆呆的原地等待。看见猎人也以为是好人。才造成了这无法挽回的命运。也许作者在之后也反省了,但也无法挽回这悲惨的命运。
当你放弃了这“伙伴”,你以为之后的一切与你无关了,但是你抹杀了他的野性,对危机的感知。结果断送了对危险一无所知而失去依靠的“伙伴”。
只要不轻易放弃,也不会留下那些伤害。
《鹤》读后感
文/杨慧慧
人总是向往美好的、自以为有用的东西。追求它是因为在它身上可以获得利益与好处。《鹤》这篇文章中作者因对鹤清高的品性无比向往,但后来却发现它并非是鹤,便十分失望和懊丧,觉得自己的虚荣心欺骗了自己,从那以后便对这只鹭心生厌恶。作者教会了它对人性亲近和信赖,但却在得知真相后将其抛弃。在生活中,我们何尝不是这样?如果发现自己所拥有的东西并非自己想象的那样美好,就不再会去珍惜与爱护,不懂得珍惜,总是等到失去之后才意识到它的价值与意义,最后只能独自怀古伤今,念旧过往,从而患得患失。
人性就是这样,常常注重事物的外表和形式,却忽略了它的本质与真实。在《米格尔街》中华兹华斯虽是一个乞丐,但他却有别样的才华同时他也是一个诗人;但书中的人物却徒以其表觉得他只是一个贫穷的乞丐,根本不会去理睬他到底有没有才华,会不会写诗,这个世界上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但有趣的灵魂却万里挑一;往往真正有趣的灵魂不会被人所注重,这是人生之不幸。
我们总是喜欢以貌取人,殊不知外表不能代表一切。我见过西装革履的年轻人痛骂老人,也见过无恶不作的坏蛋服老人过马路,一切都会改变,要知道: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唯一可能的就是不可能;就如长得丑的水果,都会努力让自己甜一点。
千万不要以你所看到的去评价任何一个人。因为你所看到的只是他们想让你看到的,并非真实。我们应该看到事物的本质而不是虚无缥缈外表,这样就不会因得知真相之后产生一种被欺骗的感觉,所谓欺骗其实都不复存在,而是人的一厢情愿导致的结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