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问我:小败笔,怎么办啊,我感觉自己很努力,但感觉不被周围的人理解,有时候觉得自己好像真的做错了什么,我是不是该放弃啊。
说实话,看到这个问题,我沉默了,竟有些不知所错。细细回想我的经历,又何尝没有过这样的困惑。
记得进大学那会,加入了学校官微工作室,从此与文案结下不解之缘,当然结果是,每天被文案折磨到怀疑人生,怀疑自己真的会写文章?
在工作室审核很严,因为很严,就意味着并不是你写的每一篇文章都会通过。记得有一次,正巧碰上下雨,我写了一篇关于雨中校园的文章,本来已经通过,可是学校官方氛围浓厚,我写得偏文艺,被搁置。
同样的事,发生了第二次。那是一个冬天的清晨,下早自习,行走在几度的寒风里,我看到环卫阿姨在打扫图书馆前的广场。依稀记得那天风如刀,一刀一刀从图书馆那边削过来。心中一想,环卫阿姨不容易,于是打算写一篇学校文章:那些默默奉献的人。
终于,因为老师的笔墨太少,被搁置了。
当第三次我再次拿起笔写的时候,室友说,怎么还在坚持,写那么多有什么用,还不如不写了。
那时我的感觉就像这位读者所说,难道我真的做错了?
但我还是坚持下来了,继续写了几篇,当然,通过了。
至于囤在那的两篇文章,我也无力回天,但我一直记得这个过程的感受,我认为那是最重要的。就算不被理解的时候,也坚持做一件事,做自己想做的事。总有一天,你会发现一些不曾预料的美好就这样悄然出现。
其实,还有一段经历,那得将时光倒回到高考前。那时每天都会刷大量的题,有时晚自习下课后,仍然在教室刷题,抬头看着同学们纷纷离去,只剩下几个和我一样的还在默默坚持。
我也想劝一些同学留下来一起复习,但又想想,还是算了吧。可能说了也不会被理解。就像刘同说的:不是做一些事没人陪伴,而是做一些事没人理解。
刷完题后,在回寝的路上,抬头看看星空,稀稀落落地闪烁着几颗星星,也会幻想世界的另一端会不会有另一个我,也在默默坚持。
后来高考完,虽然没有预想那么好,但结果还是无怨无悔。
最近在看王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数》,里面有一个例子让我印象深刻。
在王小波决定走文学道路的时候,家里人反对,因为在他那个年代,老舍跳了湖,胡风关了监狱,王实味被枪毙了。但凡走文学道路的,凶多吉少。
但是,在不被家人理解的情况下,他还是选择了文学。在文章结尾的时候,对于自己为什么要写作,他这样说到:我相信我自己有文学才能,我应该做这件事。但是这句话正如一个嫌疑犯说自己没杀人一样不可信。所以信不信由你罢 。
“所以信不信由你罢 。”可以看出,王小波虽然不被理解,甚至说出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觉得自己应该这么做。
自从我上了大学以来,对BTA了解更多,发现各大互联网大咖的故事就像当年的我一样,就算不被理解,也要坚持。
看了李彦宏在百度联盟大会的演讲。
记得他在回忆自己创立百度的时候,到处寻求政府支持,可那时政府只支持软件行业,对互联网扶持力度微乎其微。演讲最后他说到:“当我们不被理解的时候,大家要坚持。如果十几年前我听了一些政府领导的话,把我们变成软件企业。那估计就不会有现在的百度了。”
前天《歌手》开播,相隔十年的张韶涵出现在舞台上,带来了《梦里花》,一开口,就便被吸引住了。
十年前出了《梦里花》专辑,后来因为家庭的原因,摊上了事儿妈—绯闻百出,威胁张韶涵—,淡出娱乐圈。
本以为会像许多娱乐明星那样,从此销声匿迹。但是张韶涵并没有那么做,她还是坚持音乐创作,尽管不被大多数人理解,依然前行。
终于,走上《歌手》舞台,唱到:就算失去所有爱的力量,我也不曾害怕。众人皆呼,这是被耽误的天后。
经历了几段经历,也许坚持的意义就是这样吧:你未必能达到你的理想状态,甚至被人质疑,但坚持下去,成为习惯以后,你必有小成。这种小成未必能以金钱来衡量,但它一定会让心灵更满足——在转瞬即逝的时间里、在漫长的岁月里,你总归是有事在做的,并没有没有白白浪费光阴。
最后,我回复到:坚持,就算不被理解,也要做最真实的自己。因为每个人都有一个坚持,一个不被别人理解的坚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