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小白初体验-规划工作坊

小白初体验-规划工作坊

作者: mintashua | 来源:发表于2018-11-18 00:05 被阅读20次

    参加完TEF©一阶的课程(公开课|TEF©高效引导者·一阶)后一直在寻找一个实践的机会,看同组的小伙伴已经实践过多次,着实羡慕。总算在部门做明年计划的时候赢得了这次机会,进行这次引导工作坊。对一个初级引导者来说,6个小时的工作坊不仅是脑力,还有体力的考验。好在引导主要是流程的设计,前期的充分准备成了我坚实的后盾,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几点思考。

    管理Sponsor的预期

    刚开始沟通的时候,真心是压力山大——Sponsor的预期高、要求多且时间短。第一次沟通,提出了现有项目的优化,新项目的开发,课程开发,讲师管理,团队建设等等方面的期待,时间还希望不要太长,最好半天搞定。经过流程的设计和工具的应用后,就其中任何一项作为探讨的方向都需要进行2-3小时的研讨,问题有点棘手。虽然工作坊是内部应用,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但是对我而言却是一个极佳的锻炼机会,所以机会是不能放弃的,只能用事实来争取更多的资源。

    基于对Sponsor的了解,我把管理他们的预期放在了争取时间和控制产出上面。针对每一个主题制定了详细的流程,包括每个环节所用的时长。在第二次沟通中就流程一一的解释之后,Sponsor决定利用一天的时间进行研讨其中几个话题,并且重点关注参与者针对问题提出的建议和想法,部分问题不需要收敛,更不需要制定任何行动计划或执行方案。

    做领导他们是专业的,做引导我是专业的。在有限的时间里,想解决所有的问题是不可能的,固有的思维和想当然也不能纵容。作为引导师有这个责任和义务管理好他们的预期,如果事前没有沟通好,后期产出和期望的差距会毁掉日后其他工作坊的可能性。而说服他们只能通过完整的流程设计和用时,在阐述的过程中重新规划他们的期望,用完整的流程让他们取舍有限的时间想要的产出,让期望和产出达成一致。

    艰难的保持中立

    在工作坊前期访谈中,Sponsor表示希望通过我将一些想法传递给参与者,作为受过正规训练的引导师,明白在工作坊中语言、非语言和空间都需要保持中立,我可不能上来就犯这样的错误。我婉转地告诉他们如果我的言行举止都是透露着是领导的托,那这个工作坊是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的。只有我的中立能给他们安全感,让他们摆脱束缚,这样工作坊中才能放下防备尽情表达。

    人与生俱来喜欢评判,中立需要刻意练习去完成。工作坊的开始,我作为引导式的中立,请大家放下芥蒂、尽情表达。与其说是在提醒他们,不如说其实是在提醒自己要时刻保持中立。

    尽管一再暗示自己,仍旧犯了个非中立的错误。在其中一个主题利用SWOT分析现有的团队内部优、劣势和外部坏境的挑战和威胁。工具介绍完,大家反馈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真正头脑风暴时,有一个团队对于外部机会的诠释有些凌乱,将部分显而易见的内部优势定义为外部带来的机会。为此得到了另一组的反对。可能因为大家讨论的话题是跟我的工作和认知息息相关的原因,我和另一组的观点是一致的,竟然也表达了自己认为比较混乱的想法。说完就意识到忘记自己是一个保持中立的引导师,而参与到话题的讨论中去了。能感觉出这组的参与者当时有些疑惑和情绪的波动。

    中立是一条艰难的路,仍需更多地可以练习。工作坊中的每一个细节,特别是熟悉的环境和话题,可能一句话、一个小动作就不小心表达自己对观点的看法而破坏本该有的中立。

    流程的掌控者

    引导师是流程的设计者,更是流程的掌控者。设计一个完美流程的工作坊不一定会成功,但是如果缺乏流程的工作坊是肯定不会成功的。流程就好比工作坊骨架,工具就像是骨架上的一块块骨头,骨架出来了,参与者的贡献和产出就像是填满身体的肉。

    在新项目开拓这个话题的环节,采用头脑风暴、Me-We-Us、漫游评价、分投法这几个工具,首先是个人(Me)的思考,其次是小组(We)的头脑风暴,萃取、鼓励更多的建议和想法,接着进行是团队全体(Us)的漫游评价。每一个环节要产出几个点子,花费多少的时间,都需要根据人数进行预测和现场的状态进行适当的调整。

    作为初级引导师,现场的经验很少,时间的预测是根据自己作为参与者需要的时间进行的预测。但是现场的情况是随时会发生变化的,必须考虑现场的情况进行适当时间的调整。这就对掌控提出了要求。在本环节中,本来We的环节,计划是15分钟,但是因为现场大家都比较热烈,到15分钟时,都不能结束,这时就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由于现场经验有限,流程设计前期也是担心时间把控的合理性斟酌了很久,所以预留了10分钟时间进行中间环节的调整。本来计划15分钟,调整18-20分钟相对合理,如果耽误到30分钟,那流程的掌控就需要调整了。像骨架般的流程是工作坊成功的关键,引导师需做好流程的掌控者。

    准备没有很细只有更细

    说了引导师要管理Sponsor的预期,要保持中立,要做好流程的掌控者,所有的都离不开充分的准备。列出了主题,标注了主题中应用的工具,掐准了每个环节的时间,不同环节准备的物料也一一到位,尽管骨架已经成形,细节成了现场成败的关键。

    为了带动参与、了解参与者对主题的态度,在这个工作坊中设计了两个入场调查问题。计划入场调查正好作为引入上午的两个主问题的铺垫,想好是在进入问题的时候引用入场调查。并没有在流程表中把此项列出来,果然就犯了错误,现场直接就转到了主题,忘记引用入场调查了。忘记了.....可能参与者也并不知道入场调查真正使用的环节,在发现遗漏之后,立马在中间环节对入场调查做了补充。不过这事却给我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不管环节有多小,都一定要列入流程中,哪怕是必不可少观点,想补充说两句的话都不能放过。

    细节就像工作坊的润滑剂,决定参与者的体验感和场域给予他的信任感。如果说流程的是工作坊的骨架,参与者的产出是肉,那细节就像是连接肉体和骨架的血液,让全身通畅起来。

    论一个优秀引导师的成长历程,我的修炼之路还有很远很远。对于工具与场景应用的高度匹配,对于发散和收敛的掌控,对于IWE(编者注:I-Icebreak 破冰活动、W-Warmup 热身活动、E-Energize 充能活动)对团队氛围的重要性,场域对工作坊影响的重视等。这些技能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需要不断反复地实施和强化。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小白初体验-规划工作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grw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