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份的生日之前,我的学习状态一直不好,尤其是网课在家,因为手机吸引和运动时间减少,所以,回学校第一周,我特别的想妈妈。为什么想妈妈呢?是因为网课在家里的懒散、舒适环境,突然之间要跳到这个“大环境”中,会有些不适应,想要逃避,所以想妈妈。
改变是在一周后的生日那天我收到他们的信。虽然他们说的角度不同,可最后想表达的意思都是一样的,就是希望我能朝向更好的自己。妈妈说:迎着风,向着光,向着自己喜欢的样子奔跑吧!爸爸说:去追寻自己所热爱吧!
但其实刚开始,我是不想过生日的,因为上面那些种种表现,造成了我的逃避的表现,一种畏惧的表现。(也可以说是不愿意接受挑战,不愿意面对自己,想躲在自己的舒适圈里再舒服一会儿)。但最后当我收到了爸爸妈妈给我写的信(也理解了爸爸妈妈对我的期望)。更重要的是,我对自己也是有期望的,这个期望唤醒了我想要重新开始的动力,所以,我也希望自己可以不断的努力、超越,早日获得“小立人”。
在后来(大约一个星期后),当班里又有一位新的“小立人”诞生后,我可以说是非常羡慕(想去朝向),抬头看看我们的台子,上面已经有十一位“小立人”了。而这位班里诞生的第十一位“小立人”,他给大家的印象真的是焕然一新(基本上所有人),他有了很大的突破,所以这对我的打击很大。我也想这去向他们看齐,看看吧,现在班里已经有快一半的人都是小立人了,这么多束光,为什么不能照亮我呢?
所以这给我了很大的动力。我问了昊哲、问了静宜,问了千询,问他们我需要有怎样的超越,或是现在有哪些不足。昊哲最先给了我建议,我看了看,好想跟自己的想得差不多。
昊哲把成为“立人”的过程分为了“立己达人”两个方面。
在立己上,他觉得我在班上对于男生的肢体冲撞需要减少(可以说是“暴力”);需要克制惰性(比如说:上课走神、想睡觉等);还有就是要去挑战、思考,而不是求简单(比如:遇到不会的科目会想借作业);其次上课需要多思考多发言。
而“达人”呢,首先是多讲题,因为在跟昊哲一个组后,我虽然是数学组长,但讲题大部分还是由他来承担,所以我觉得应该担起责任去,多加发展自己的领导力;二是在“细节”上的帮助别人;三是减少与同学之间的冲突,也就是“恕”(但这点真的是对我是个大挑战)。
从那一刻开始,我就决定从“立己”的前三条改起(挑战、暴力、惰性),当然,过程中,“达人”也可以同时进行。
所以在那天课上,当我的状态很好,紧跟老师节奏。在下课后,我骄傲的对昊哲说:“我觉得我这节课……我做到了,耶✌️。”
当然,我觉得在过程中,我随时会“堕落”(因为我没有很强的控制能力),所以我需要有“小鞭子”抽着我,有人监督着我!不过,我愿意朝向更好的自己努力。哪怕抽,肯定次数也会一点一点的减少。
加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