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则上讲,本文属于付费内容。意思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https://img.haomeiwen.com/i5427861/bdf1c2ea633e0f1a.jpeg)
当我端坐在电脑前,电脑旁是刚倒满的“桂花陈酒”,身后是躺在床上正编辑着“朋友圈”的朋友,老同学,老哥们。前几天他说,每天发一条朋友圈,记录下一天最精彩的瞬间。无疑,他想得深远,都已经想到老了的那天。我说,也许那时候“微信”或被替代了,查无记录。或像许久未曾登录的“QQ”,时间一久都给“冻结”了。说不上来,这段话是对他说的还是对自己说的。
诚然,我有点不清楚自己在说什么、想说什么。
这个状态已经持续一段时间了。好像自从来到佛山就一直是这样一种状态。大概是两个同样“智慧线”超长的人住在一起发生的“化学”或“物理”反应吧?——像是暗自在相互较劲些什么,又像是彼此在交换着什么。
比如,我又开始重拾起运动来了;而朋友则开始喝起酒来了;又比如,原本不玩游戏的我又开始玩起游戏;而朋友则把游戏给卸载了;还比如,朋友做饭追求的是“熟了”就行,而我做饭则追求的是“能吃”就行;还有诸如,我有心事的时候爱喝酒,朋友有心事则喜欢沉默,都是沉默……就是这样,两个负债的人,你承担一部分,我承担一部分,彼此交集又像是左手换右手,然而是谁的手,我们都默契地只字不提。
有别于朋友的将每一天最精彩的部分记录在朋友圈,我习惯性将一天的结束记录于公众号。同一个产品,所面对的和所记述下的内容却不同。我面对的是大众,鲜有几个朋友光顾;朋友面对的是朋友,鲜有陌生人光顾;我所记述下的绝大多数是思想,我的思考;朋友所记述下的则是生活,生活的精彩瞬间;我不需要特别或精挑细选,像极了重新开启一种生活方式;朋友则审视自己的生活,然后让生活落根。让思想留痕,让生活落根,但都可能会消失。
也许,你会问,我到底想表达什么呢?
坦白说,我不知道。
是的,不知道。就像看到某段话,看到某个人,看到某事发生,看到诸多事情即将上演,我思考,我分析,我感受,我体悟,我书写,然后在这个过程中,我始终存疑,但我却并没有如以往那般追根究底。而我又是一个不喜欢把半成品当成成品去展示的人,偏偏绝大多数的选择题似乎大多都是非此即彼没有中间项。我当然不想例外,却又属实例外,我总不好说我知道一点,然后我不知道的我也不知道还有多少,包括我知道的极其有限的部分我也并未真正地深入。所以,不过是我思考,我分析,我感受,我体悟,我书写。它代表什么呢?我也不知道。
我端坐在电脑前,打开音乐,酒已续了再续。
徒然想到,今天就要结束了吗?在这些文字表达完成后。
然后,然后会发生什么呢?是如常的失眠,还是如常的胡思乱想,又或找个人一诉衷肠却说着说着又开始言不由衷?我不知道接下来将要发生的事情。是的,不知道,同样是不知道。我甚至连此刻的想法也不想确定它。
也许,我不应该想那么远的。我总告诉自己,不要想尚未发生的事儿,我总告诉自己,并不需要那么多思考,我总告诉自己也许下一刻我就有了想法,又或者什么想法也没有也是一样的……坦白说,我有点不知道自己现在算怎么回事儿了。
我想重拾厨艺吗?我想在写作的路上继续深耕吗?我如今过的生活真的算生活吗?……
随即,我又想到昨天和朋友说的。
昨天和朋友说得太多了,连我也记不清了。从恋爱到对恋爱的看法,从心理学到“同理心”,又说到自己,说到朋友的处境,说到智慧,说到快乐,说到现实种种,说到我没有的烦恼和我有的苦闷……我想表达什么呢?或者说,我希望对方知道什么呢?
朋友醒来说不记得了。太困了,太累了,睡着了。于是,我也好像跟着失忆了。
是啊,最近总有一种感觉,就好像是说我说得已经够多了。无论是对世界还是对他人,本质也好实质也罢,都是对自己说的。我对自己说得够多了。然后,我就来到了现在。
来到现在。我停下书写。
细思量久。
现在算什么呢?更像是一切都在透支,消耗,清除库存,就像倒豆子一般不断地掉落,掉落,然后,什么也不剩了吗?生活里没有这样便宜的事儿。
对于别人可以不还,对于活着的人,对于只要还认为自己是个人的人,要还的。
否则,没了人格,没了尊严,没了心,没了灵,没了魂,拿什么去维持生命呢?
有时,我也问自己,傻不傻啊!何不贱卖,大家都在贱卖,最起码还可以卖,还有,还活着,还在,也许还有希望,还有可能,还有奇迹,还有未来,总不至于一直这样下去吧?到那时再捡起来就好了。
但,我怕啊。就像身体和运动那么诚实。早些年倒立做俯卧撑,三十个都不带喘的,现在连十五个都做不到了;又像早些年八块腹肌,修整半年腹肌也依旧还在;还像保持了七八年的体重,一直都是54kg,再看现在时不时55kg又或54kg,甚至跑到58kg。诚然,好像都没差,依旧健康,依旧可以运动,依旧好像什么都可以重新开始。
可是,就像我当初下定决心来广东,想换个城市,换种生活方式,先吃苦然后去到工地,再去尝试之前从未体验过的工作,去接受挫折和失败,然后呢?辗转来到佛山,过着不知道算什么的生活,工作更是毫无头绪,偏偏负债又在后面追紧。
身无常物,我做到了。一无所长,我就是。但凡能够贱卖的,我都不卖,劳动力,智力,写作。我爱的已经够少了,难道连这些也要被剥夺,那我就真不知道自己在活个什么劲了。
很多人说活通透。其实,什么叫通透呢?如果坚守什么,然后还能从中体会到幸福,无怨无悔,无郁结,那大概就是吧。
“我眼睁睁看了许多人跌下去——就是不肯牺牲世俗的虚荣心,和生活的实利心。既虚荣入骨,又实利成癖,算盘打得太精:高雅、低俗两不误,艺术、人生双丰收。我叫好,叫的是喝倒彩。生活里没有这样便宜。”(by木心)
——反正我也没想活成别人,做不到也不愿更不想还不能,那就这样呗。只做自己。
哪来那么多所谓的“顿悟”和“通透”呢?不过是发生过一些事儿,经历过一些事儿,然后无能为力,无可奈何,偏偏还要自我安慰、自我救赎、自欺欺人。于是,劝慰自己:“快乐来自智慧,又滋养了智慧。”
归根结底是,不接受自己,不肯定自己,不学会和自己相处,不自己去想办法让自己去做点什么,偏偏与自己的相处是终身的,那怎样呢?好像在说,如果出现什么问题,如果有什么不好不对不是,那就是自己咎由自取呗。还能说什么呢?
或者说,干嘛要在意自己呢?那么在意自己,结果呢?以自己的智慧然后活成如此这般狼狈,落到如此这般田地,足以见得“自己”也并不是多么靠谱了吧?既然如此,何不舍了它?多少人之所以幸福快乐享受不就是早早地放弃、遗弃也舍弃了自己吗?
如若不然,哪那么多要不缺爱要不缺钱,偏偏还痴心妄想着“多多益善”的“贪心鬼”。简直贪得无厌。活脱脱“饕鬄”转世。这样的人当然不必说,说不过来,也说不着。不过是看见,看不惯,然后,见天地见众生见我,何以独独我看不惯?心不够宽罢。
何以不能通透呢?早就不装了,不惯着自己,不偏爱任何人,“不需要任何思考,不需要任何计划,不需要如何制定策略,仅凭直觉和激情,抓住第一个念头行动,从实践中去体悟一切,不去争辩什么”,历来我就如此行事。
始终坚定的信念。把一切视为理所当然去对抗。不是为了打败谁,恰恰是为了在理所当然中成全自己。智慧并不高于一切,恰恰是运用智慧,智慧让你高于现实、高于生活,故而你才能说,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就像不会游泳,想学或不得不学,那就往水里扔就对了。
要知道,当问题出现时才需要解决方案、计划、思考、分析、总结、判断、策略、方法。除此之外,行动起来,经验、灵感、思想、智慧都会为你的行为服务到底。
然后,我和老黄说:“接下来的路有点难了。”(言外之意,在清理“库存”的过程,我也什么都不剩了,我所倚赖的还剩什么呢?何况背负负债,我又还能做什么呢?钱没有,酒喝完了,茶快喝完了,书读了一遍又一遍,写了一篇又一篇,还是毫无起色,我的兴趣音乐和绘画迟迟未开始兴许就要夭折,我的青春早已完结,我已年近三十,未婚,单身,还不爱与人交际,不仅身无常物还一无所长,我自贵,但没有人在意,我写,但看的人少,要么走马观花,要么心不在焉,要不无动于衷,要不就和我一样,比我好不到哪里去,我无药可救,偏偏有人救了我,但一次两次是幸运,然后呢?谋生呢?工作呢?生活呢?思想呢?艺术呢?我自己呢?我是说,我还活着,我得还啊!可我已经不知道该拿什么去还,又该如何去生活和做自己了!)
老黄说:“要不和某人一样,谈个恋爱。”
我回:“健康的人才有资格谈恋爱,把爱情拿来治病只会病得更严重。 ”(from邱妙津·《鳄鱼手记》)
所以,难了。然后,不要。
就像为什么我能够“通透”,大概是因为好像除了自己也只是自己且只有自己。然后,其它都不过是想与我有关,也可以与我无关,而这些……别人说的不算,自己也说不明白。所以,越来越平静。“平心能愈三千疾,静心可通万事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