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WHO公布了一组数据:
1975年来,世界肥胖人口增长近3倍
2016年,全球超过3.4亿名5-19岁儿童青少年超重或肥胖
2019年,全球超过3800万名5岁以下儿童超重或肥胖
儿童肥胖问题在我们国家也越来越严重!
全国学生体质调研显示:1985~2014年,30年间中国学生的超重肥胖检出率持续增加,2014年,7~18岁学生肥胖检出率是1985年55.8倍,尤其是农村男孩肥胖呈爆发式的增长。
截止2014年,约每7个女生中就有1个超重肥胖,约每8个男生中就有2个超重肥胖。
据估测,目前全国0岁~7岁肥胖儿童群体约有476万人,7岁以上学龄儿童超重、肥胖人数增至3496万人。
1、什么是儿童肥胖?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2-5岁的儿童肥胖判断主要以“身高-体重”作为参考。
以一名身高为70.0 cm的女孩为例,标准体重为8.3 kg,如果体重大于10 kg,就是超重,如果体重大于11.1 kg,就是肥胖。
而对于5-19岁的儿童青少年来说,判断肥胖的主要依据是身体质量指数(BMI指数,体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
如一个18岁女孩,正常的BMI指数为21.3,若大于24.8则属于超重,大于29.5属于肥胖。
在中国,传统的健康行为模式正在发生变化,儿童肥胖的问题也日益严重。
2017年公布的《中国儿童肥胖报告》指出:中国的主要大城市约有476万0-7岁的肥胖儿童,7岁以上超重和肥胖的儿童总计达3496万。
如果不采取措施对这一现状进行控制,到2030年0-7岁肥胖儿童数将增至664万,7岁及以上超重和肥胖儿童将增至4948万。
2、爷爷奶奶更容易喂养出“小胖墩”!
广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英国伯明翰大学、布里斯托大学,对广州43所小学的61000多名儿童和家庭进行了调查研究(这也是全球首个重点改善祖辈育儿知识的研究)。
研究指出:肥胖或超重几率方面,由(外)祖父母照看的儿童是由父母照看的2.03倍。
也就是说,爷爷奶奶比父母更容易喂养出“小胖墩”!
可能经历过饥饿年代,(外)祖父母更倾向于用食物来表达对孙辈的爱。并且他们传统养育观念与年轻家长不同,推崇“大胖小子”。
3、造成儿童肥胖的原因
肥胖的根本原因是摄入卡路里与消耗卡路里之间的能量不平衡:
富含脂肪和糖的高能量食品摄入持续增加;
久坐越来越多、交通方式的变化以及城市化加剧均使缺少体力活动问题加重。
家庭因素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饮食、运动习惯,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
1)父母将肥胖遗传给孩子
据调查:肥胖儿童父母双方肥胖的比例在70%~80%,一方肥胖在30%~50%,父母不肥胖仅有1%。
且母亲肥胖更容易遗传给孩子。
2)家庭育儿观念、教养方式偏差
由于年轻人忙于工作,老人帮带孩子的比例高达66.47%,由于育儿观念等问题,(外)祖父母照看的儿童肥胖率是由父母照看的2.03倍。
世界卫生组织对近3万名儿童研究发现,只喝奶粉的孩子长大后肥胖的可能性比母乳喂养的孩子高25%。
原因是奶粉是从蛋白质含量较高的牛奶中提取的,可能会引发脂肪细胞的生长。
3)家庭饮食不规律
在很多家庭中,由于父母忙于工作,无暇做好孩子的饮食管理,或是经常居家外出用餐,导致孩子摄入热量过多或营养不均衡。
父母熬夜、睡懒觉、不吃早餐、饮食无规律等不良习惯,都会影响到孩子。
学校教育
由于片面追求开学率,大部分学校“重智轻体”,体育课形同虚设。
据《中国儿童少年营养与健康报告 2009》显示:64% 的中小学生体育锻炼不足,经常参加锻炼的小学生不到 5%。
胖孩子不爱运动,不爱运动的孩子容易变胖,结果造成恶性循环。
社会环境
1)运动场所不足,致使孩子运动过少
随着都市化的推进,游戏场所越来越少,孩子常会沉溺于家中的电视、电脑等这些新的娱乐方式之中。
据美国一项关于电视与肥胖关系的研究结果显示:一天中只看 1 小时左右的儿童 10 人中只有 1 人为肥胖儿童,每天看电视时间超过 5 小时的孩子中 5 人即有 1 人是肥胖儿童。
可以说,每看 1 小时电视的时间,肥胖儿童的比例就增加 2%。
2)交通便捷,以车带步
随着经济的发展,私家车普及得到提高,城交公交的畅通,给交通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儿童上下学几乎都是以“车”代步,很少走着上学,这减少了他们锻炼的机会。
3)“红灯食品”大量涌现
快餐,膨化食品、巧克力、冰欺凌、甜点、碳酸饮料等“红灯食品越来来越多,儿童天生就爱吃甜食,抵挡不了食品的诱惑,渐渐喜欢上了这些“红灯食品”,却不知道这些都是高能量食品。
4、儿童肥胖的干预
根据WHO的研究:超重和肥胖是可以干预的,最容易的方法就是选择更健康食品和进行定期身体活动。
在预防儿童肥胖方面,WHO给出这样的建议:
限制来自于总脂肪和糖的能量摄入;
增加水果、蔬菜以及豆类、全谷类及坚果的食用量;
儿童每天60分钟身体活动。
1)调整饮食
研究发现,饮食中的脂肪量与儿童的肥胖程度有明显的关系,调整饮食的目的在于使饮食结构趋于合理,并减少饮食中摄入的脂肪量:
①选择热卡含量较低、蛋白质等营养成分相对较高的食物,多食含纤维素或非精细加工的食物,蛋白质占总热量的20%左右;
②少食或不食高热量、高脂食物,如:油炸食品、奶油制品、甜食、甜饮料等。
适量减少摄入总热量,不会影响使肥胖儿身高增长。
2)运动干预
有研究表明体力活动过少比摄食过多更易引起肥胖。
有氧运动可以通过增加能量消耗,促进脂肪分解,减少体内脂肪的积蓄。但只有超过20min的低强度运动才能激活脂肪水解酶,促进脂肪的分解。
因此肥胖儿童的运动应为中、低强度有氧运动,持续时间应达到20min以上。
在诸多控制体重的方法中,体育锻炼有益于生长发育,几乎无副作用,在儿童群体中也容易实施管理。
3)行为干预
儿童单纯肥胖症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研究发现肥胖儿童多具有共同的饮食和运动行为特点,如进食速度快,非饥饿状态下进食,临睡前进食,喜吃高脂、高糖食品(如甜点、甜饮料、油炸食品),较少户外活动、静养(如看电视、玩电脑)时间长等。
行为干预的内容涉及饮食行为和运动行为两个方面:
①饮食行为干预主要包括减慢进食速度、减少非饮状态下进食,避免边看电视或边做作业边吃东西,控制零食、减少吃快餐的次数,晚餐后不加点心等。烹饪方式多用蒸、煮、烤、凉拌方式,避免油炸。
②运动行为干预包括减少静坐时间,增加室内活动时间,多进行户外运动。
总结:
儿童肥胖已成为当前儿童患病率最高的慢性疾病之一,其危险因素不可低估。
导致肥胖的原因主要表现在膳食结构不合理、饮食行为不健康、身体活动不足等方面。
从家庭角度来说,预防儿童肥胖要构建健康的饮食理念及饮食习惯,创建健康的饮食环境,保证孩子体力活动时间,从根本上拒绝肥胖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医学界儿科频道:爷爷奶奶容易喂出“小胖墩”,科学证据实锤了
[2]李亚妮.中国城市儿童肥胖成因的社会学探索
[3]陈家鸣;曹国林.2000.儿童肥胖的成因及其防治
[4]沈可跃;沈跃波.2011.探析儿童肥胖的成因
[5]WHO.肥胖和超重
关于睿莱体测
睿莱(RELIABLE)成立于2014年,秉承“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健康好体质“的企业使命,长期致力于儿童青少年体质测评,体态评估、运动处方的相关研究,赋能儿童青少年体育教育机构为每一个家庭提供体质数据与体质提升服务,提升体育教育质量,帮助儿童养成健康的运动及生活习惯。
自2014年成立以来,服务覆盖全国22省、200余城市、60余万儿童,先后为保利和乐教育、芳草教育、宋庆龄基金会中国雏鹰计划,IKIDFIT,兔+熊,YBDL青少年篮球,卓跃儿童,赛普青少,以及国内十余所高校、2000余家小学/幼儿园,1000余家儿童体育培训机构提供支持服务。
本文作者:睿莱体测创作团队
关注公众号:睿莱体测(ID:ruilaitice),解锁更多体育培训行业知识和科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