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午回到家,女儿和儿子兴奋地围上来,争着往我手上戴东西。
我一看,小指、中指、食指上全被戴上了毛根做的“戒指”。
我眼前一亮,这些戒指还真好看,有小兔子耳朵形状的、有小熊、还有孩子自创的梅花鹿,颜色搭配也非常的漂亮,他们一一给我介绍是谁做的。
我问他们是怎么想到用毛根做这些的?优说:“用我的手机搜的视频,在上面学的。”
看起来孩子们对自己的作品非常满意,又从旁边拿出来十几个不同颜色和形状的小玩意。
过了一会儿,小黑说:“我想用毛根做一只蜘蛛。”“我想做一只甲虫。”大白说。
“那就去做吧!毛根用完了妈妈再给你们买!”看出来,对于毛根这种材料,他们这两天才学会怎样用,动手做了才知道要做什么。
中午,俩人又没午休。我隐约听到他们在外面说什么“设一个机关”“吓人”什么的。
睡醒后,俩人还在外面忙活。大白说:“妈妈,你快从这里过呀!”看他一脸坏笑,我知道这小家伙又要搞什么“诡计”了。
果然,我一掀门帘,一个东西掉到眼前,看起来像“蝎子”,在我眼前晃悠。我扭头一看,大白手里拉着一根细线,原来这个机关是他设置的,线上拴着蝎子身体,从窗户绕过来,到沙发那里,他可以通过这条线“远程操控”这只“蝎子”,达到吓人的目的。
第406篇 毛根里的作文 第406篇 毛根里的作文 第406篇 毛根里的作文小黑用树枝和毛根做了个蜘蛛网。“靓点”是网上的猎物,听他一一给我介绍,有苍蝇、蚱蜢、甲虫、蜜蜂、绿色的是一条小小的蛇。
看着孩子们的这些创意,不禁想给他们竖起大拇指。
想想,他们的学习过程,经历了从刚开始的体验毛根的性能,到模仿用毛根做作品,到后来的创造。
我们的教学也需要这样的过程。拿学生的习作教学来说,毕业之后这几年才教语文,想起来那一年教三年级,不知道该怎样教习作,就到处去读书,先后读了于永正的、何捷的、张祖庆的、童喜喜的有关写作方面的书,我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理念就是:“作文,是孩子自己写出来的,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起码,当初我是这样理解的。
于是,除了语文课上,我就不再教作文的写作技法,放手让学生自己写。好的方面是,他们的写作兴趣是培养出来了,感觉写作文没有太多畏难感;但是,有的孩子写的有模有样,是越写越好,而有的则是空话、白话一长篇,读了半天不知道他们要表达什么。
现在想一想,大师们的写作理念是对的,但是,我在用的时候,把它绝对化了。
突然彻底明白,小孩子学习的过程,就是从认识——模仿——自创。
刚开始,他们根本不知道作文是什么,这个阶段我需要给予的是让他们认识作文;后来,有写作冲动时,可以仿写一下作文,这样能提高成就感;在写的时候,要教给他们技法,通过有技法地写,了解某类作文的大致结构,这样写的好了,熟练了,才可能形成自己的篇章构筑、文字风格的可能。
相反,一开始就让孩子随意去写,少数孩子可能悟性非常高,写出来的有模有样,个性能自由舒展,文字活泼生动;大部分的孩子,不知道作文是干什么的,在这种状态下,就一味激发写作兴趣,孩子写出来的自然是不分段、没有篇章结构、语言让他人看不懂。教学,也要遵循儿童的学习规律,以人为本,而不是想当然。
第406篇 毛根里的作文从来不敢忘了,陶行知先生说的话:“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也不敢忘了:“大自然是最好的教科书。”陪孩子从自然、生活中学习,非常有必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