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近古稀感慨多(7)

作者: 草民老李 | 来源:发表于2020-12-10 10:30 被阅读0次

    我从来都不排斥个人奋斗。“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不是我理想的生存状态。人还是要有点拼搏精神的。然而严酷的现实一次又一次地证明:个人奋斗与成功未必是正比例关系。半山腰的小草高于山谷里的大树。外省的孩子奋斗十八年才有可能在上海的咖啡厅里请上海籍的朋友喝咖啡。而上海籍的孩子有可能在娘胎里就已经在这家咖啡厅里喝过咖啡了。井底之蛙不知道天空到底有多大,跳出井口又回到井底的青蛙也不是少数。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正宫生太子,不用算命,他是未来的皇帝。兵家儿早识刀枪。过去的三代农民是:“儿子在土里洗澡,父亲在土里劳作,爷爷在土里葬埋。”如今的三代农民,是父亲在外地打工,爷爷带着孙子在老家留守。这是规律,这是必然,这是命运!不排除有几位农民的儿子摆脱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存状态,但是少数人的成功改变不了群体的宿命。解放快七十年了,农村还有数千万的贫困人口被温饱问题困扰着,城市人口中也应该有一些“隐情”贫困户。这是多么残酷的现实。好在“脱贫攻坚战”已经打响,将用五年的时间让五千万人口脱贫,过上小康生活。这的确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我的疑虑是,即使是在未来的几年全部脱贫了,可那些“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的命运能够彻底改观吗?经济、文化什么时候才能“平衡”而又“充分”地发展呢?会不会在承认“不平衡”“不充分”的同时又制造出新的不平衡不充分呢?文革的时候曾经流行一个段子:“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当时批判它宣传的是“血统论”“宿命论”,说是“出身不由己,走什么路在于个人的选择”。现在某些“二代”就是因为投胎正确而坐享清福的。孔子曾经无限感慨地说:“不患贫而患不均”。为什么贫富悬殊越来越大了?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个答案。

    “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出生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一棵小草,我在这个世界里辛劳挣扎,死撑活挨,已经活到退休年龄。告别教书生涯,离开三尺讲台,即将迎来人生的最后一次转型——吃饭挣钱,尽享天伦之乐。可我还是闲不住,就想写点文字来记述这平淡的一生,力争真实准确,以免后人对我“定论”中出现溢美不适之词。为此,我已嘱托儿女们,在我生命垂危之时不抢救不进重症监护室,我要有尊严地离开这个世界;死后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不开追悼会,骨灰不进公墓,树葬海葬自然葬都能接受。来的时候赤身裸体哇哇大哭,双拳紧握,却两手空空。走的时候化作一缕青烟,留下一盒灰烬,没有人能带不走一分一文。这是自然规律。人要顺应自然,遵循规律;否则只能是自寻烦恼,自讨苦吃。(待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年近古稀感慨多(7)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gylg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