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2019年2月4日,农历大年三十,清晨七点零六分, D5989动车在繁忙的汉口火车站准时开动,驶向我的故乡——恩施。车厢内的乘客照常是满满的。有的携老带幼,挤在同一排的几个座位上,一家人一路欢声笑语;有的一落座就打起了电话,用浓浓的恩施乡音向早早做好接站准备的亲人报告列车的行程;还有的扶着沉甸甸的行李箱,哪怕捏的是一张全程的无座车票,只能将打拼了一整年的倦躯置于车厢的间隙,但那望向窗外的双眼也依然流露出喜悦、满足和期待……2车18F号本是我的座位,但此刻与列车同行的,却只有我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
今年不回故乡过年,其实早在腊月初就做了决定,但腊月二十才向双亲报告,而且直到腊月二十七才下定决心退票。退票对我而言是经济和情感的双重违约,经济交易的违约尚可用扣费作为补偿,但未能兑现对双亲今年一定回家过年的承诺,这种情感的违约又能以什么弥补呢?轨道尽头的亲人们,当鞭炮阵阵响起,列车长啸而过,那划过天空的声音,回荡在故乡的青山绿谷中,缭绕在旧屋梁檐厅堂前,拂过双亲皱脸银丝时,里面有我对你们浓浓的思念和深深的愧疚。
二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不回家过年也是如此。有了第一次在他乡过年的经历,就会有第二次,以至更多次。
第一次在他乡过年是在北京求学期间。除夕夜的北京,空荡荡的大街十分冷清,映衬着他乡异客的孤单,让我思乡的情绪愈发浓烈。但想着节省了往返路费,还勤工俭学挣了一笔生活费,可以稍许缓解父母的经济压力了,于是思乡的情绪慢慢得以纾解。但父母怕我在北京过得冷清,从亲戚那借了一千块钱寄给了我,让我出去逛逛,体验一下北京的年味。我当时本已平静的心又立刻酸了起来,于是,北京的年味只留给了我酸的味道。
毕业来武汉工作后,十年中有两次没回故乡过年,今年是第三次。武汉今年的春节,从大年三十到新年初二,这三天天公作美,家里种养多日的几盆水仙花也悉数绽放,加之跟妻儿、岳父母以及妻舅一家一起贴对联、包饺子、备年饭、话家常、游东湖,团团圆圆,年味起初也很足。但初三之后,北方冷空气大举南下,春雨里夹着雪花,春风中透着冬寒,岳父母、妻舅也各有各的安排,大家逐渐散去,于是武汉家中的年味瞬间淡了下来,而此时故乡的年味正酣,这不禁触发了我对故乡及亲人的思念。
三
在每天的微信视频中,父亲、叔叔及姑姑等六家正像往年一样轮流坐庄安排家宴,一大家子二十几口人巡回串门,风雨阻挡不了彼此探亲的行程,冰雪冷却不了亲人间的温度,同样的话题反复地聊也不厌其烦,同样的菜肴重复地吃也很有味道。期间还会再穿插母亲、舅舅及姨妈等四家的家宴,想必热闹的场面又要持续到大年初十吧。每次回故乡过年,七天假期总是不够用的,但返城的日期总是会败兴而至,催着你在依依不舍中与亲人告别。而每次与自己同行的,必然是重重的行囊,里面装满了亲人沉甸甸的挂念和重重的情义。
相比武汉的年味,于我而言,还是觉得故乡的年味更浓,不仅浓在热闹,更浓在大家庭每个成员对亲情的珍视和维护,特别是自己的双亲健在而安康。一路走来,过了三十六个春节,我慢慢领悟,双亲是游子心中的灯塔,无论何时何地,它都可以照亮自己的心程。又好似定海神针,只要立而不倒,不需要做什么,只要自己心里念念就觉得特别踏实。双亲还是游子乡愁的病源,又是唯一的解药,双亲在,即使归途遥远、风雨交加、人潮拥挤,都阻挡不了游子返乡探亲的脚步。
但遗憾的是,此时故乡的年味仍然正酣,而我的乡愁正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