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初的重庆,依旧裹挟着旧年寒冬的丝丝寒意,让身在温热被窝的人儿双眼迟迟不愿睁开。伴随着室友突兀的第一声“召唤”,我猛地从床上一跃而起,急急忙忙穿衣、洗漱。“快要迟到了!”,室友哭笑不得,昨晚熬夜看论文,今早晨起来都8:40了,小组约定讨论的时间是9:00,我们不好意思不想让别人等,匆匆忙忙吃了个早点就往敬业楼2022办公室赶。
这次小组讨论的主题是本学期开课第一专题“强制执行当事人”,这也是小组在开学初的第一次讨论。成员在讨论前都阅读了多篇著作、论文和相关法律法规,各自做了读书笔记和专题汇报材料。小组讨论的目的就是找出涉及的各种问题、互相解答疑惑和听取各分专题主汇报人的汇报。
大家围坐在办公桌周围,小小的房间里洋溢着一股热聊,我们小组的带头人博士师姐在听取每一位组员汇报之后,都会提出几个我们不曾考虑过的法律问题,然后指出实践现状、理论研究进展,帮助我们完善各自的汇报材料。只见博士师姐时而正经严肃,提问汇报人时紧盯对方的眼睛,说:“这方面也应该要考虑到哦”……时而被组员过程中一句话引得开怀大笑,拍手称快,惹得我们也跟着笑起来。
此次讨论内容主要是:我国目前执行机构改革未来方向、可资借鉴的执行机构改革模式、执行当事人适格问题和执行过程中当事人的变更与追加问题等。如今,为解决执行难 、执行乱的问题,司法决策机关费尽心思,各级法院广泛开展改革试点,一步步探求执行问题的有效性制度建设,理论学界也在展开热烈讨论,百家争鸣。实务界和理论界群策群力,我相信未来中国执行构造走向将会越来越规范化、当事人的执行程序保障将进一步加强。
作为一名法科生,自觉自身理论水平低,实践经验缺乏,在法学院中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提升自己的法律专业水平,提升完善法学思维,努力让自己保持发现问题的好奇心。就像博士师姐说的:“头脑子闪过一点点火花,最好就让它燃烧起来,越烧越旺,这样才能形成一篇好的论文”。希望自己能一直保持初心,脚踏实地,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法律人”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