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艺
我们的家门口的旅行来到了第二站:南下塘。
从家出发,大约600米就能远远地看到那一块金光熠熠的方匾,上面写着:邑古运河。里面的路是用参差不齐的小石块铺就的,隔着鞋底挠着你的脚板,有按摩之神效哦!
再接着走,便是大名鼎鼎的清名桥和傍古运河而建的酒吧一条街,停停停!走过头啦!我和妈妈早就该在跨塘桥码头停下来了,这是我最熟悉不过的,在我五年级的时候,大冬天的,我们年级选出的几十个同学为了拍什么《古运河微电影》几乎把整个古运河畔转了个遍。
而我呢,就是为这个码头代言的,摄影师(就是我们学校的电脑老师》在桥下拍着,我边指着码头,边领着同学们(群众演员)踏着古老的石阶往上走,拿着话筒说着台词,可叹我人小腿短,怎么也不能连着爬那一层层都高得夸张的石阶,结果走了3次,才让摄影师挥挥手过关,正当我迎风怀念以往在跨塘桥上的独特记忆时,妈妈已经迫不及待地拿出手机开始做自己的“摄影梦”,只是今天乌云密布的,很有一点儿“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势,再加上水藻又不屈不挠地附在河面上,妈妈也只好抱着光线惨淡,色彩不协调的照片叹气了。
终于来到旅行的重点——南下塘,走进南下塘,小桥、流水、民居,这才是原汁原味的古弄堂。走过秀气逼人的石拱桥,看到两边都是农村式青砖灰瓦的旧房子,散发着浓重的老江南气息,似乎我们脚底下踩得就是一个被现代化遗落的角落,除了一些卖特产的名店(店面也是青砖灰瓦式的)几乎看不见什么用电的地方。
的确,这里太凉快了,微风拂拂,早已经把“炎热”二字隔绝在外,哪用得着什么空调、冰箱呢?“汪汪”这淳朴的弄堂什么都好,但咋就非要养狗呢?哎呀,天哪!好在拴在房屋的墙上,可在这古老的弄堂里狗吠声似乎也变得悠远,听着令人安心。我穿着黑白格的贴身圆领连衣裙,倒跟这青砖灰瓦的色调停般配的,我似乎也融入到这个淳朴宁静的弄堂里了。
几滴雨丝滴落在身上,总算变天了,雨丝渐变成细雨。这雨来得太及时了!细雨中的弄堂最美丽,细雨朦胧,给弄堂蒙上了神秘的白纱,撑着伞,听雨丝轻叩伞面,弄堂,以它最美的风貌向我们展现了江南风韵,前面写着一个大“米”字的旗子也随风摆动,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就像是穿越到几十年几百年前,在江南水弄堂某个飘着细雨的夏日早晨,滴滴雨丝,都在编织“诗情画意的浪漫”这几个字。就在这时,我不合时宜地跑去了洗手间,当我急匆匆地出来时,已经是艳阳高照,只有几块湿润的青石块无力地证明细雨确实来过,抬起头一看,乌云已经飘向了另一边,哎!浪漫的时光总是过得快,我只好在“梦里听雨傻傻傻”了!接下来,这天公便玩性大发,玩起了变脸,一会儿阴,一会儿晴,一会儿细雨飘飘,一会儿阳阳高照,再后来,玩起了“太阳雨”,明明是太阳的地盘,这雨却越下越大,疯狂地抱成水珠往下砸,雨点在阳光的照耀下晶莹透亮,我和妈妈就在广场上找了三个大排上的遮阳伞做避难地,遮阳伞下好乘凉!
正当妈妈在遮阳伞下,精心删选这次旅行拍的照片时,爸爸的一个电话“杀”进来,催我们回家早烧午饭早吃饭,又把我们的“冷暖温饱”问题全啰嗦了一遍,妈妈为了搪塞无事不唠叨的爸爸,就带我踏上了回程之路。第二站旅行完美落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