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学习怎么学习
26岁那年我当了妈妈。那一年,我还发现了一件事,我不知道怎么学习。
此前将近20年的寒窗苦读仿佛一场笑话,在我真正面临生活考试的时候,才明白学习并不是在学校学知识背单词写解答步骤拿到分数这么简单。
那一年开始,我从如何写笔记,如何阅读,如何写summary开始一点点的学习怎么学习。
我上网课,听书,自己阅读,实践各种学习方法……
学习真是一件奇妙的事。越是深入了解,越觉得自己还不懂,还不会,还不知道。
在这个过程中我持续深挖,那些以前我看了一遍觉得是鸡汤的书,现在看能看见背后的深意了。那些以前看了不能理解的书,现在也能啃的动了。
今年, 我终于遇到了芭芭拉这本《学习之道》。以“教别人如何学习”而著称的芭芭拉有自己的课程“learn how to learn”。这本书便是课程的精华。
本书并不简单,需要我反复看了又看才能懂。我至今也只看了一半而已。
为了更好的消化。我将把前三章的主要内容记录在此。
发散模式和专注模式
弹球你是否玩过经典的弹球游戏?
游戏开始的时候,你只要猛拉操作杆,再突然松手。操作杆连接的弹簧就会猛地把槽里的小球弹出去。
小球弹出去后会有一个抛物线,掉落在主屏幕的弹球区。每次碰到一个弹球点就会被弹到其他地方。直到最后小球终于失去初始加速度,掉落在下方。
大脑中的弹球作者认为,我们的思考方式就和弹球游戏是一样的。
大脑中已有的知识就像是一个一个的弹球柱。思绪会在弹球柱之间来回弹射。弹柱分布紧密的时候,是我们在专注的时候。
弹柱分布松散的时候是我们在放松的模式下(默认模式网络)。
有时候能够解出问题的答案思绪在左下角,而专注模式下,你的思维小球来回弹了很久,也无法到达左下角。
而松散的发散模式下,你的思维小球很轻易就把全脑都逛了一遍。
这就是为什么古往今来,很多重大发现都是做梦的时候、散步的时候、洗澡的时候灵光乍现出来的。
并不是因为做梦、睡觉、洗澡本身多厉害。也不是之前的专注思考都是无用功。而是大脑需要在发散模式下逛遍全脑子,然后给你个好点子。
建立学习中的弹球机
当我们打算学习一个新领域的知识的时候。最好先了解一遍重要概念。
一个领域的知识里,重要概念往往有很多,而且会分布在书和资料的好几处地方。
所以如果你一开始就从第一页开始学,然后学到一半就去执行其他任务了。半个学期后才学到中间。那么你直到这个学期学完,也才刚刚把概念都摸了一遍而已。
所以最好的方法是,在开始第一节课前,你就把整本书先快速翻一遍,找到所有重要概念。然后把概念先熟悉,理解一下。
这个过程不会花费你十分钟。
然后你再开始第一节课的内容。
有一个诀窍是,你不需要一页一页自己找,大部分教科书里,重要概念都会出现在目录,或者索引页。甚至考试大纲里。
弹球机的弹球柱子在哪里
弹球机这个比喻里,最重要的一个构成是弹球柱。如果你的大脑空空如也。没有任何球柱。那么无论你是什么模式下,思维的小球都只会在一个地方落下。毫无悬念。
只有弹球柱真实存在,且弹球柱子足够坚硬,而且它的分布随模式变化,你的模式切换才有意义。
那么,弹球柱哪里来呢?
在这本书里,作者用了整整一大章内容,讲了“组块理论”。组块理论介绍的是,我们大脑是怎么把看起来松散的信息,按照意义排列在一起,再压缩成极小的信息压缩包的过程。
这些一个又一个的组块,在被我们练习、提取、内化后。会成为大脑里的弹球柱。
思维在一个有一个的组块之间运动。
所以,要让学习有效果,首先要建立组块。
怎么建立组块
假设我们在拼一个动物园图案的拼图。有1000片碎片,毫无章法的散落在你面前。
然后,你纵览碎片,发现有几片疑似都是斑马的碎片。你于是把它们捡出来,拼在一块。
重复这个过程,你拼出了一部分的斑马。
然后你又拼出了一部分的火烈鸟。又拼出了长颈鹿、大象、猴子……
这些一组一组的,按图案拼出了一小片完整图案的拼图块,就是组块。
最后,你会把所有的拼图块都摆在一起,尝试在整个动物园的大框架里,找出每个组块真正的位置。然后补齐中间空缺的碎片。
大脑也是这样的!
大脑在打造知识组块的过程就和我们拼拼图一样。
首先你必须知道你在拼什么主题的图案,至少你要知道斑马什么样,大象什么样。这样你才能在毫无章法的碎片里,找出几片可能相邻的碎片。
这就是为什么,刚才要你先了解概念。
有了概念,能找出相邻碎片后,你要集中注意力。还需要多练习。学一个新知识,新学科也是。了解概念,找出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尽可能拼在一起。还要多多练习,比如通过做习题,通过和别人复述,通过复习笔记和讲义……
当组块成熟后,就意味着弹球柱也建立好了。
当你有足够多的弹球柱。你在这个领域的游戏场也就建好了。
此时,我们的专注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转换才有意义。因为组块是一切学习的基础。
而这,也意味着你可以开始创造自己的东西了。
毕竟,学习即创造。
如何切换大脑模式
在考试之前,往往是切换模式最重要的时候。因为靠前已经掌握了一定程度的组块,而在靠前反复高强度练习同一个科目却往往效果不佳。
这个时候,意味着你需要换一个模式了。
专注的模式下,很多人会使用番茄钟。
发散模式下,很多人会尝试用以下方法:
和同学聊聊闲谈、冥想、小睡、散步。
事实上,洗个澡或者坐公交车放空都是很棒的发散方式。
一会儿后再回到书桌前,拧一个番茄钟,攻克难题。你就会发现思路完全换了。
而这种“间隔一段时间后再进入专注”的方法,也会让你对组块的应用和记忆更深刻。
一些建议——间隔重复和提取练习
学习就像一场拼1000片,乃至10000片的拼图的过程。
你不会不吃不喝的拼上一个月。你会去睡觉,会休息,会去散步、洗澡。然后每隔一段时间就开启下一个专注拼组块的时间段。
学习也是的,你新掌握一个知识,新阅读一本书,新进入一个学科。也不能废寝忘食的一口气一个月不吃不喝不睡觉。也应该去睡觉、休息、散步、洗澡。
在每一次的专注之后,都进入一个放松的时间段,再开始下一轮专注。
也许你想抓紧每一分钟。但真相就是,放松和专注的来回切换比一直专注下去的效果更好,速度也更快。
关于这一点的建议是,两次专注之间的间隔,不要超过24小时。
而单词专注的时间不宜过长,至少不要通宵。
另外,研究显示,比起疯狂重复几千次,不如每换个场景都试试能不能回想起一点什么。这种自我考试的小提取练习,比你一口气看20遍有效多了。
最后,睡眠很重要。
睡眠看起来对你的学习没用,但其实它并没有在浪费你的时间。它在清空大脑的杂质和神经毒素,帮你刷新后台,让你运行速度更快。最重要的是,它帮你把一些新知识和旧知识链接起来,而且还能吧一些熟练的知识转移到长期记忆里,更厉害但是,它还能给你一些你意想不到的启发——想想门捷列夫求而不得的元素周期表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