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过九华山(新韵)

作者: 寒江雪雪 | 来源:发表于2018-10-19 06:20 被阅读248次
七律·过九华山(新韵)

巉崒似剑江南甲,

万道灵光秀异峰。

飞瀑流泉珠溅玉,

渊潭垂涧气升宫。

芙蓉露润迎朝日,

九子松鸣伴晚钟,

法雨潇潇施广宇,

慈航苦渡制毒龙。

注:

(1)过:拜访

(2)巉崒(chán,zú)险峻

(3)九华山介绍:

九华山风景区位于安徽省池州市境内,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地藏菩萨道场,是世界一流旅游胜地、国际重要佛教道场。九华山自汉代以来沉积了灿烂辉煌的文化遗产,形成了今天的风景名山、历史名山、文化名山、佛教名山。在发展的过程中,九华山获得诸多的荣誉,从明代起,九华山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改革开放以后,九华山又先后获得"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区、国家风景名胜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中国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等荣誉称号,被誉为"莲花佛国"。

九华山是历史名山、文化名山。九华山原名"九子山",唐天宝年间大诗人李白应友人邀请,游历九华山,他远眺九峰状于莲花,触景生情,诗兴大发,当时就写下:"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等诗句,此后"九子山"更名为"九华山",一直应用至今。自李白之后,文人骚客纷至踏来,唐刘禹锡赞誉九华山为"江南第一山",宋王安石称赞九华山"楚越千万山,雄奇此山兼"。从唐至清,许多文人学者,如杜牧、杜荀鹤、汤显祖、袁牧、杨万里等都来此呤诗作画。各代文人墨客相继在九华山建立了"太白书堂、藤子京书堂、阳明书堂等" 等20多处书院、书堂。一千多年以来,名人雅士在九华山留下了多达千余篇的诗、文、歌、赋以及众多的文化遗址、历代遗留下的文物古迹,如唐贝叶经,明大藏经、无瑕禅师血经、圣旨,清康熙御书“九华圣境”、乾隆皇帝的墨宝“芬陀普教”等。

九华山是国际重要的佛教道场。早在东晋隆安五年(公元401年),天竺(古印度)僧人"杯渡"来到九华山,兴建寺庙、修行布道,是有史记载的第一位上九华山的境外僧人,也是九华山佛教的开山祖师;唐新罗国王子金乔觉渡海来到中国,在寻访名山以后,选择了九华山,在此苦苦修行75年后圆寂(去世),肉身不腐,被后人尊为地藏菩萨"应化",九华山遂被辟为地藏菩萨道场。其后,僧众云集,寺庙日增,九华山佛教日益发展,明清以来,"香火之盛甲于天下"。九华山古刹林立,现存寺庙99座,其中全国重点寺庙9座,省重点寺庙30座,僧尼1000余人,历代保存下来的佛像1万余尊,九华山因此获得了"莲花佛国"的美誉。浓郁的地域文化是九华山旅游最大特色,一千多年的九华山佛教史,留下了大量的稀世珍宝,自唐代至今,九华山自然形成的僧人肉身(肉身菩萨)达15尊,现可供观瞻的肉身菩萨有5尊,其中一尊仁义师太肉身是九华山,也是当今世界上惟一的比丘尼肉身。在气候常年湿润的条件下,肉身不腐已经成为生命科学之谜,更为九华山增添了一份庄严神秘的色彩。今天,九华山浓郁神秘的佛教氛围,博大精深的地藏文化吸引了数以万计海内外游客,在汉文化圈享有十分尊崇的地位,九华山因此而成为国际重要的佛教道场。

九华山是风景名山。九华山风景区面积120平方公里,由九十九座山峰及众多的溪流、瀑布、幽洞、奇松、怪石构成,主峰十王峰海拔1342米。九华山重峦叠嶂,有以山峰和奇石构成的天然睡佛,有地藏菩萨金乔觉初来九华山时,在拜经台诵经四十九天,留下的一双地藏大脚印。九华山天台景区和拜经台处数十座奇峰;五溪山色、天台晓日、化城晚钟、东岩宴坐、天柱仙踪、莲峰云海、舒潭印月、碧桃瀑布、九子泉声、平岗积雪为九华山古十景;甘露灵秀、龙池飞瀑、祗园晨曦、神光异彩、摩空圣迹、闵园竹海、凤凰古松、观音慈航、大鹏听经、花台秀色为九华山新十景。

七律·过九华山(新韵)
七律·过九华山(新韵) 七律·过九华山(新韵) 七律·过九华山(新韵) 七律·过九华山(新韵) 七律·过九华山(新韵) 七律·过九华山(新韵)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七律·过九华山(新韵)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hiez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