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6日,“良渚古城遗址”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意味着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终于得到了国际承认。我们知道,在中国璀璨的历史文化星空之中,有许多闪亮的明星。其中最熠熠生辉的那一颗,也许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
我们已经知道,儒家思想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思想流派,儒家的开山鼻祖是孔子。那么,自古以来,为什么教师把孔子尊为祖师爷,称孔子为“万世师表”呢?
第8讲.为什么说孔子是“万世师表”?
唐代大文豪韩愈在他的脍炙人口的名篇《师说》的开头这样写道:“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意思是说,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决疑难问题的人。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由此可以知道,人生在世,谁也离不开老师的教导和指点。
据《论语》以及其他史料记载,孔子“三十而立”,学有所成,就设立了“杏坛”讲学,创办了接收平民百姓的学校。 “杏坛”的说法最早见于《庄子·渔父》篇: “孔子游乎缁帏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意思是说,孔子在缁帏的树林中游玩,坐在杏坛之上休息。弟子们在读书,孔子唱歌弹琴。这是多么温馨可人的学校场景呀。相传,孔子带领弟子们在自家附近里的杏树下垒土筑坛,教授“六艺”。 “六艺”是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包括“礼”、“乐”、“射”、“御”、“书”、“数”。“礼”是指的礼节,“乐”是指的音乐,“射”是指的射箭,“御”是指的驾车,“书”是指的写字,“数”是指的计算。
在孔子之前的年代里,对于平民百姓来说,接受学校教育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只有王公贵族子弟才有上学的机会。孔子深切地感受到开发民智的必要性,勇敢地走出了开办私学的第一步,从而打破了贵族阶层对教育的垄断。孔子提出“有教无类”,使得人人享有受教育的平等权利。孔子曾经说过,只要带来10条干肉(束脩)作为见师礼的学生,我没有不教育的。
孔子是学生们的表率。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他把自己的看家本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从而赢得学生们对他的无限敬仰。他鼓励学生,学习并且经常练习是很快乐的事情;他教育学生,年轻人在家里应该孝敬父母,出外要顺从长辈,行为要谨慎,说话要诚实,博爱众人,亲近有高尚品德的人。
孔子治学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他不耻下问,知道的就知道,不知道的就承认不知道。在学习过程中,他要求学生多听听,对有怀疑的地方加以保留,其余可信的部分,也要谨慎地说出来,这样才能减少错误。
孔子还擅长因材施教。他认为,由于每个学生的天资不同,各自的性格特点也不同,所以应该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颜渊是谦谦君子,孔子对颜渊说,克制自己的欲望,使自己的言论与行动合于礼,就可以达到美好的境界;仲弓要出来做官,孔子对仲弓说,自己所不愿意的,便不要施加给别人;子张才华横溢,性格偏激,孔子对子张说,做人要庄重、宽厚、诚实、敏捷、慈爱; 司马牛急躁多言,孔子就对司马牛说,有德行的人,不是随随便便就胡乱发表自己意见的……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因此也被后世称为“万世师表”。待续……
谢谢大家关注俚言的原创文章,《诸子百家》共计100讲。
文中引用图片均来自于互联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