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部在情人节上映的歌舞片:爱乐之城,豆瓣评分高达8.5,收获了大片好评,也赚足了观众的眼泪。
女主米娅的梦想是做一名演员兼编剧,她沉迷老电影明星。她在华纳兄弟的片场当咖啡师,经常翘班去试镜,如果真的接到戏,哪怕再小的角色也会让她欣喜若狂。男主塞巴斯蒂安的梦想是开一家音乐俱乐部复兴爵士乐,作为一名爵士钢琴师,他对艺术有着近乎洁癖的痴迷。我们为男女主角的执着而感动落泪......
女主试镜时,唱了“跳进塞纳河的姑妈”的故事,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安稳与自由的碰撞,向往、追寻、坚持,由人及己,我们感同身受,热泪盈眶......
电影结尾处使用蒙太奇的手法,昔日相伴、相持、分散的恋人重聚、结婚、生子,梦想与爱情完美融合,现实生活中无法完成的缺憾在电影中都得以实现。我们为完美结局而欣喜落泪......
是啊,爱乐之城有这么多打动我们的地方。那么,感动和落泪以后呢,我们是不是需要思考一下——是要和梦想死磕下去?还是给梦想转个弯的机会?
男主塞巴斯蒂安梦想着复兴爵士乐,但他痴迷的音乐只适合博物馆,没人愿意花钱去听。
塞巴斯蒂安选择了和梦想死磕:在酒吧弹琴时,因为无法忍受要弹奏在他看来侮辱智商的流行乐,而多次擅自改动弹奏曲目。因此,他多次丢掉这份工作,生活沦落到“没有钱换房门锁”。
在好友基思的乐队做键盘手时,他也是各种不配合,给乐队带来了很多麻烦。最后,基思无奈只能请他离开。
塞巴斯蒂安固执地坚守爵士乐的传统,不肯向流行乐妥协。期间,无论是好心人的中肯建议,还是鄙夷偏见,他一律fuck off。
有些人为男主的执着而感动,希冀着赶快出现一位伯乐,男主的人生从此就进入快车道。
我却为男主感到惋惜,无论是酒吧弹琴,还是乐队键盘手,这两份工作都与音乐有关,与男主的梦想并非背道而驰、水火不容。
我犹清晰的记得基思请男主离开乐队时说“他(新的键盘手)确实没有你弹得好,但你总找麻烦”。
这句话没有唤醒男主,却给了我很大的触动。这个时代,几乎人人都有梦想,但又有多少人真正做着与自己梦想百分百吻合的工作。
当工作与梦想有出入的时候,我们就要一面向男主那样不停地找麻烦,一面为自己的梦想孤芳自赏吗?
当然不是,就算不是自己心心念念的工作,我们依然要尽职尽责地把它做好。在做好工作的基础上向外延伸,在兴趣上拓展,为梦想铺路。根据吸引力法则,当我们真正的在兴趣上做到有专业度、有辨识度时,我们会吸引到相应的资源。梦想也就不再那么遥不可及。
基思和男主谈心时说“爵士乐就是因为你这种人才消亡的”,我深以为然,男主揣着“复兴爵士乐”的梦想固执的蜷缩一隅,对大众的喜好嗤之以鼻,为自己的高雅沾沾自喜,这样的脱离观众、脱离现实,与梦想死磕,又会有什么结果?
后来,男主为了给女主一个安稳的生活,牺牲了自己的梦想,签入了一个爵士流行乐团。虽然这不是他坚守的传统爵士乐,这让他感觉到不舒服,但他不再找麻烦,他试着去融入集体。乐队大获成功,开始了世界巡演。
影片结尾,五年后,我们看到男主带着乐队的成员开起了音乐俱乐部,弹起了自己喜爱的音乐。
加入爵士流行乐团、进行商业演出、配合杂志摄影师拍照,这些看起来是男主牺牲了自己的梦想,向现实妥协了。
但想来,也确实是这些牺牲带来了乐队的成功,为男主积累了很多粉丝。正因为获得了听众的喜爱,大家猜更愿意取了解他,进而了解他所喜爱的传统爵士乐。
兜兜转转五年,男主还是实现了最初的梦想,梦想不过是转了个弯而已,并没有因为妥协而破灭。起初所做的牺牲,又哪里是牺牲呢,不过是梦想路上的基石而已。
我的写作培训师,小小老师,在全职写作之前,也在公司上班。那份工与“写作”的梦想也并不吻合。小小老师并没有像电影中男主最初那样,不断地找麻烦,与梦想死磕。小小老师选择了一边工作一边写文章,经常给公司内刊投稿,给领导改演讲稿。那两年虽然很忙,也没有多少时间向外投稿,但是小小老师一直在写。梦想转了个弯,最终小小老师也实现了“写作”的梦想,而这些也为小小老师后来的全职写作打下了基础。
关于梦想的名言很多:
理想是人生的太阳。——德莱塞
有理想的人,生活总是火热的。——斯大林
诚然,梦想是极好的东西,引导我们遇见自己、理解自己、辽愈自己,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不过,还有话说“理想与现实之间,动机与行为之间,总有一道阴影”,当我们与梦想隔着千山万水、重重阻碍时,我们真的没必要怀揣着梦想孤芳自赏,或者打着梦想的名义找麻烦。我们只需认认真真做好眼前的事情,再默默的为梦想学习努力。
相信我,暂时的“妥协”、“牺牲”,梦想并不会破灭,它只是蓄积待发,终有一天会冲破阻碍,得以实现。请给梦想转个弯的机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