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说白了,其实就两件事情,选择与被选择。
在这两件事情之中,我们不停地运转着自己,不停地改变着航向,同时也不停地到达不同的站点。小到我们一日三餐选择吃什么,选择哪家店子吃;大到我们今天选择怎么样完成自己的计划,完成到什么程度。同时我们也被早餐店的定位选择着,我们计划吃10元的早餐,绝对不会去吃100元每位的早茶;我们选择80%的完成程度,同时这样的完成结果也选择了我们。
再大一点,我们大学毕业后,有的人选择创业、有的人选择到合适的公司工作、还有的人选择离开这个行业。选择创业的人同时也被创业所需的条件选择着,选择合适公司上班的人同时也被公司选择着,选择离开这个行业的人,同时也被其他行业选择着。
有一个成语叫做何欲何求,原本的意思是没有什么欲望和追求。其实这个词也可以这样解释,有什么欲望,就有什么追求。司马懿,得到魏种的举荐,选择不出仕;这是他不想做官。此时,魏种“属于曹魏内部的兖州派,后来还背叛过曹操,本来就势力小,还有黑历史。”司马懿一合计,这可不行,要想官场走得远,那得出身清白。被魏种一举荐,这辈子都要和他挂钩了,这老小子要是再闹什么幺蛾子,岂不是把我这个人才给害了啊!我可不出。
后来,司马懿终究得到了自己期望的举荐人。此时,他才真的愿意去实现自己的梦想了。这个举荐人是“曹魏文臣之首、颍川荀氏的领头羊荀彧”,这次司马懿再也不犹豫了。
司马懿的出仕与不出仕,其实都是他的选择,但同时他也是被魏种和荀彧所选择的对象。
既然选择了文人作为自己的推荐人,那么司马懿的路也就从文职干部做起。“平时整理点文件、迎来送往的工作。”可此时恰逢宗室比较嚣张,深感形势危急的曹丕做了一个本职工作必须干的事情,那就是制衡。怎么制衡?权利结构无非就是那么几方,宗室、士族等。所谓的制衡也无非就是这几方的平衡和互相掣肘。
曹丕左想右思,找有根基的士族来制衡,只有送走了豺狼,迎来了虎豹。所以他决定找一个没有啥根基的,左瞧瞧、右望望,就你了,司马懿。
被曹丕选择的司马懿像是坐上了火箭,一路直升。从太子中庶子一直到了录尚书事。后来更是突破了文人的路子,镇守许昌,管理上千人的军队。有人说,有领导撑腰真好,谁敢不听。但是呢,这事儿也不见得,关键还是得自己争气,不然不能服众啊!
玲郎之前上班的公司就有这样的案例,领导把自己的好友噼里啪啦一顿提升,直接干到了中层。结果,手下的人员非常不满意,一个个不是懈怠工作,就是提出离职。这位中层更是惹出了一堆麻烦。被选择的人,要选择正确,这样才能不至于浪费大好的机会,这样才可以互相成就。
司马懿得到了曹丕的选择,同时他也选择了不负领导的期望。在自己历经的每一个岗位上都努力学习,并且做到兢兢业业。也正是这样的学习,才让司马懿在后来的军事行动中崭露头角和证明自己的实力。他败诸葛瑾、杀孟达。司马懿的选择就很值得我们借鉴,他没有因为得到领导的支持而荒废自己的能力提升,相反他利用得到的资源不停地锻炼自己、丰富自己。
经过一系列的战争加持,司马懿俨然成了一位“士族领袖、朝廷重臣、军中大将”。这样的多重身份的集合,让他异常显赫。再加上他辅佐曹丕、曹叡、曹芳,而成为资历很深的朝中大员。这时候的司马懿早就不是那个没有根基的士族了,曹丕的选择在司马懿自己再次选择的基础上而晋升为士族的门面和代表。
历史就是这样的轮转,曹丕的目标是用没有根基的士族制衡宗室;可一旦没有根基的士族发展成了士族的门面,曹丕的后人就要替他摘下这颗恶果。
可谁又甘心自己被除掉呢?曹丕时代的宗室不情愿,曹芳、曹爽时代的司马懿也不情愿。既然不情愿,那就干吧,不是你死就是我活。这就是历史,这就是职场。
司马懿的成就是曹丕选择的结果,也是司马懿自己选择的结果。其实,不论是谁,都是在选择与被选择之间接受着选择的结果。历史人物一样、普通人也一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