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元宵节

作者: 茉莉花微开 | 来源:发表于2021-02-25 22:13 被阅读0次

    “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月满冰轮,灯烧陆海,人踏春阳。”

    元宵是春节狂欢的延续。过了元宵节,孩子们就该收心上学了。而在他乡谋生的游子也不得不把对家的依恋收敛于心,打点行囊,踏上新一轮的征程。故而元宵往往是隆重的,既是春节的结束,也是新一年正式的开始。

    “台州地阔海冥冥,云水长和岛屿青。”杜甫笔下曾经荒凉的台州,即是我的家乡。但历经千年变迁的台州,如今已是富庶的江南水乡。

    在我们家乡,元宵节必做的事情有两件:一、吃糟羹,二、赏花灯。

    “正月十四是元宵,家家糟羹牡蛎调。”没错,这是我们家乡的元宵与别地方的不同之处。不过十五过十四,不吃汤圆吃糟羹。

    这里面有不同版本的传说。流传最广的是:明朝抗倭英雄戚继光,当年率兵在临海桃渚抗击倭寇。至正月十四,粮食告罄,而军粮第二天才能到,战士们饥寒交迫。而老百姓也都穷苦,但为了支援戚家军,家家搜刮出余菜,把大米磨成粉,支起大锅,煮成一锅耐饥又美味的糊羹。食罢,戚家军精神大振,奋起击败倭寇。为了纪念戚家军,从此台州的元宵节提到十四过,且吃糟羹得以成为一大习俗而流传下来。

    当然,如今的糟羹相比往昔,用料更讲究,制作更繁琐。故而大部分家庭一年也只在这一天烹饪这一传统美食,正如端午吃粽子,清明吃青团一样约定俗成。

    首先准备材料。籼米粉得提前一晚用水浸泡上,猪肉、冬笋、香菇、豆腐干、年糕、芋头、荸荠切成丁,豆面切碎,芥菜切成末。

    肥肉熬油,下入肉丁、笋、香菇、虾皮、豆腐干大火翻炒,至六成熟时盛出锅。烧水加入豆瓣、年糕、芋头、豆面煮至软烂,倒入刚才炒好的材料重煮至水开。

    逐渐往锅里倒入水米粉,并用锅铲朝一个方向使劲搅。注意水和米粉的比例十分关键,这得靠经验来判断。水多了太稀无味,水少了太干也不好吃。

    搅羹这活,没有一定的臂力还真不行。至米粉成透明色时加入芥菜末、牡蛎和荸荠丁继续煮。这时依然要不停的搅动,否则就粘锅了,最后调味,煮至锅中间咕嘟冒泡的时候就大功告成了。

    盛上一碗热腾腾的糟羹得小心烫嘴哟,吃的时候也有诀窍,转着碗沿用勺子慢慢舀,不能在碗里搅来搅去的,否则就出水不好吃了。

    此羹因为水分多,易饱但不耐饥,往往等赏灯回来又饿了,再盛上一碗才过瘾。十四夜家家都会做上一大锅羹,有客来也能敞开肚皮吃。

    这边嘴里还未停歇,却闻外面鞭炮声声、烟花四起,真是锣鼓响,脚底痒,于是急匆匆地撂下碗筷,出门赏灯去了。

    小时候的花灯多为手工制作,最普通的是兔子灯、五角星灯、蝴蝶灯等,有心灵手巧的还会做八戒灯,孙悟空灯,走马灯,生肖动物灯等等,真叫一个争奇斗艳。

    那时候,孩子们在家长的协助下,以竹片扎成骨架,外面糊上白纸。兔子眼睛用红纸点缀,底下安四个轮子可以拉动,中间插蜡烛,暗夜里还可以起照明作用。过完元宵,花灯收藏起来,留待明年重新糊纸,又可继续用。

    如今的花灯,手工制作的已很难寻觅,而多为机器制作的塑料灯,虽然也不失精美,却少了那份乐趣与珍惜。

    虽然我们在感叹着日渐淡去的年味,但节日毕竟还是有些不同于平时的喜庆与热闹的。瞧,灵湖边的广场上矗立着些大型的花灯。即使年年岁岁灯相似,也依然是人头攒动,市民争相去凑热闹。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吃过糟羹,赏过花灯,生活的一切又回到了新的起点。让我们拾掇心情,拥抱新一年的春天吧!

    写于2017.02.12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家乡的元宵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hlpf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