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毕业后,就没有在家乡过过正月十五元宵节。
小时候,我和朋友们都觉得正月十五要比大年三十要热闹,因为三十那天是一家人的团圆饭,大部分人都在屋子里,就算半夜过十二点时放炮竹烟花,也都是在各自院子里。而十五不同,很多人会不约而同的聚到冰封的江面,燃起火堆,欢呼跳跃。
其实我并没有见过什么燃起火堆欢呼跳跃,朋友们管那叫“滚冰”,就是在冰面上滚几下,类似于滚掉晦气图个下一年的吉利。朋友约我去,我也不去,我觉得没意思,也许那画面会很美——十五的圆月,群山连绵的剪影,冰封的江面倒影一堆堆篝火,五颜六色的烟花渲染夜空,人影忽明忽暗。
上大学后,兴许是离家太远,我越感在家时的安逸,也更想遇到长大后的朋友同学,哪怕是关系不那么近的人,也总有我们共同的记忆可叙。所以每个元宵节的傍晚,我都会先独自走向江边,之后在逆着人流往回走,这样才能有不经意的相遇。可是,三四个的元宵节,我不曾遇到任何一个故人。
与江面的喧闹不同的是街道小巷里的宁静,连风都是静的。
经过一整天,铁桶里的水冻出一层壳,将冰取出后放到窗下,入夜在里面插上点燃着的红色蜡烛,这样就做成一个冰灯,晶莹剔透的冰晶裹着暖暖的烛光,确实很美,说不出怎么美,就是让人沉迷的看着。
木栅栏的另一侧,邻居家的老奶奶,在地上堆起一小堆一小堆的木屑,木屑上面点着几滴煤油,一簇簇小火苗在宁静中摇曳,从房门口延伸到大门口。我不解的看着,老奶奶只是跟我说:“这是传统。”
最近总写炮竹烟花,自己也觉得墨迹了,至少今年到此为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