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老师是个传奇人物,每当认识他的人都会对他或竖大拇指,或调侃,或感慨,他似乎是多个人生的综合体,也是每个人自我教育与反思的个例。
在他自己和了解他的同事的口中得知,他共有三个妈妈,一个亲生母亲,一个奶妈,还有一个养母,亲生母亲生下他,孩子多,就把他送给了养母,而养母为了养活他,又雇了一个奶妈,而在他八岁的时候,本来就是再婚家庭的养母又与养父离婚了,从此抛下他,再也没有回来,只有一个放羊的养父饥一顿饱一顿地把他抚养大。虽有三个妈妈,也只停留在不懂事的孩童时代,没有妈妈疼的日子,他如父亲的羔羊一样,自由、散漫,让一脑壳的聪明才智,肆意疯长。
他一路跌跌撞撞无人管教,只用自己的聪明顺利考取学校,毕业参加工作,娶妻生子,像平常人一样过着平常的日子,只是家里一直是养父微薄的放羊工资供养他,养成了节俭的习惯,自己抽烟、喝酒都舍不得,甚至吃饭也吃不饱,怕费钱,所以有时候别人请,有时候出苦力挣顿饭或者喝顿酒,他也乐此不疲,别人知道他的情况,每有大事小事都会想到他,既做得好,还报酬少,何乐而不为呢?
有人问,那他是一名教师,有高工资,为什么还这样节俭呢?也许他一直以来没有敞亮地花过钱,所以那么多钱他根本不会支配,每次开资就把工资给媳妇了。但是媳妇买东西,他也会嫌花钱多,浪费,为此媳妇跟他有不少矛盾。一次,他叫我们吃饭,从冰箱里取出冻得如铁的馒头放在笼屉上蒸,不到几分钟就让媳妇关火,结果只能咬一口,再咬就会磕牙,还自嘲地说,一会它就能咬动了,人们知道他的个性,也就不多计较。
所以,学校老师也知道他天生节俭,就把中午老师吃剩的饭给他拿上,他也不嫌弃。
他勤快,闲不住,每年寒暑假他都会去亲生哥哥的工厂帮忙,当初亲生的兄弟姐妹看着他一个人孤苦伶仃,就与他相认了,哥哥有本事,为了给他贴补家用,就差他帮忙,每到放假走,开学回来,已经成了他的习惯,开学了人们都会开玩笑:闫老师,这次你哥又给你挣了多少钱?他总是笑呵呵地说:没多少,帮忙哈。但是人们都知道,哥哥为了帮他,肯定少不了,人们也知道他挣了也不舍得花,谁也不提请客的话,就这样笑着敷衍过去。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他继续他的节俭,对儿子、媳妇要求就是少花钱,至于教育、关心、少之又少,再加上媳妇小他十多岁,久而久之对他没了感情,离婚自然提到了日程,那段时间,他心不在焉,心情沮丧到了极点,半夜敲开我的家门,要从头到尾叙述一遍自己的不甘与不舍,身体一下子瘦了许多,同事们也是心急如焚,出主意,想办法,但是怎耐媳妇铁了心,无论如何也再不与他共度余生了,人们看见劝说无用,再加上情感这事,不是哪个人可以说得清的,尤其外人怎么可能左右得了,儿子高考的那一年,他离婚了。从此,他的家再不像家,原来所有的家务、做饭他都做,媳妇只管打麻将,他都乐呵呵地逢人说:“我愿意做,她想玩儿就玩儿,这点活儿,我手提脚不落就做完了……”而后来,正好儿子上大学不在,他家再也没有动过火,方便面成了他的主餐,似乎从那时起,他像变了一个人——郁郁寡欢,且得过且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