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诗经学习笔记-国风·郑风·山有扶苏

诗经学习笔记-国风·郑风·山有扶苏

作者: 武林萌主唐女侠 | 来源:发表于2020-06-29 14:03 被阅读0次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

    山有乔松,隰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


    译文

    山上有茂盛的扶苏,池里有美艳的荷花。没见到子都美男子啊,偏遇见你这个小狂徒。

    山上有挺拔的青松,池里有丛生的水荭。没见到子充好男儿啊,偏遇见你这个小狡童。


    字词解析

    扶苏:解是一种树木,或是形容树木高大的意思,也有说是桑树。即唐棣树,又称栘、夫栘。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扶疏谓大木枝柯四布。”适宜生长在山地疏林间或灌木丛中,不耐潮湿。

    秦始皇以扶苏命名自己的长子,可见其对扶苏的厚望。《史记》说,“百姓多闻其(扶苏)贤”。扶苏是秦始皇最理想的接班人,而秦始皇对扶苏的教育,也可以看出始皇帝是希望自己把恶人做了,而让儿子尽力安抚天下,收揽人心。但是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扶苏和秦始皇是不同的,秦始皇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法家思想的执行者,而扶苏却是一个谦和宽厚的儒家君子。秦始皇认为治理天下,要以兵威、刑法统治万民,而扶苏却认为应该以仁义安定天下。

    在劝阻始皇帝“焚书坑儒”时,始皇帝第一次发了大火,他不明白自己寄以厚望的儿子为何如此地不懂自己。“去吧,远离朝堂吧,等我死后你再来收拾朝局吧”,于是,扶苏到了蒙恬大营,这里是最安全的地方,这里有始皇帝最亲信的朋友蒙恬,也有秦国最强大的精锐士卒,就算将来朝廷出了变故,有这样一个强大的后援,扶苏也是可以登上帝位,安抚天下的。

    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政治主张,最后酿成了秦国最大的悲剧——始皇帝死,赵高矫诏,扶苏以为父亲已经完全放弃了自己,所以选择了自杀。之后陈胜吴广起义打着扶苏的口号,秦国二世而亡。

    隰(xí):《诗经》常见,低洼湿润之地。

    狂且:疯疯傻傻的狂小子。“狂童”,意思也一样。狂且:愚狂的人。马瑞辰《通释》:“且当为伹字之省借。……狂伹谓狂行拙钝之人。”

    子都:《孟子·告子上》:“至于子都,天下莫不知其姣也。孟子说:人心相同的地方,在于对“理义”的认同,就像是一提到子都天下的人都认为他美。不知道子都好看的人,简直是有眼无珠!可见子都在当时就是美男子的代表。

    桥松:高大的山松。桥为“乔”的假借字,高大。

    游龙:红蓼,又称红草。喜生在水边湿地,枝叶和果实均可入药,有清热化痰、解毒、明目之疗效。红蓼之所以称游龙,据郑玄解释,是因为该草枝叶放纵,恰如红色游龙。

    红蓼别名狗尾巴花,茎高可达三米多,大叶子,茎头、枝梢开淡红色的五瓣小花。民间又叫“麦穗花”,因为和小麦的穗子长得很像,因此北方民间又称为麦穗花。狗尾花多生长在湖泊、沼泽、河滩或北方农家院前等水资源丰富的地方。

    相关诗词:

    唐代,杜牧《歙州卢中丞见惠名酝》诗词:”犹念悲秋更分赐,夹溪红蓼映风蒲。”明朝张四维《双烈记·计定》:“秋到润州江上,红蓼黄芦白浪。”清代杨芳灿《满江红·芦花》词:“红蓼滩头秋已老,丹枫渚畔天初暝。

    白居易《曲江早秋》:秋波红蓼水,夕照青芜岸。

    薛昭蕴浣溪沙·红蓼渡头秋正雨》:红蓼渡头秋正雨,印沙鸥迹自成行。

    张孝祥《浣溪沙·红蓼》: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

    陆游蓼花》:老作渔翁犹喜事,数枝红蓼醉清秋。

    明张颐《汾河晚渡》:楼船箫鼓今何在?红蓼年年下白鸥。

    唐杜牧《歙州卢中丞见惠名酝》诗:犹念悲秋更分赐,夹溪红蓼映风蒲。

    明张四维《双烈记·计定》:秋到润州江上,红蓼黄芦白浪。

    花语:立志、思念

    子充:指美男子。《孟子》:“充实之谓美。”一说,充与“姝”读音相近,意思相通。

    狡童:狡黠的年轻人,犹言家伙、小子。


    【题解】

    《山有扶苏》,男女相会时节女子对男子的俏骂之辞。

    全诗共二章,均借草木以起兴。"山有扶苏, 隰有荷华";"山有乔松,隰有游龙",描写的尽是山中的树,低谷的花,并未见一人。其实这并不是情侣约会的地点和景色的描写,因为在《诗经》中,"山有…...,隰有......"是常用的起兴句式,如《邶风·简兮》'中有:"山有榛,隰有苓",《唐风·山有枢》中有"山有枢,隰有榆","山有漆,隰有栗"等。清代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说:"诗非兴会不能作,或因物以起兴,或因时而感兴,皆兴也",即这里的兴只从语势或韵脚上引出下文,使诗篇的开头委婉含蓄,与后文的故事并不相关。

    "不见子都,乃见狂且",这两句是赋,为女子的调笑之辞。正如高亨说:“此乃女子戏弄她的恋人的短歌,笑骂之中含蕴着爱。”《毛诗序》说:“《山有扶苏》,刺忽也。所美非美然。”《郑笺》:“言忽所美之人实非美人。”方玉润《诗经原始》认为“《小序》谓‘刺忽’,无据”。确实,诗中看不到丝毫刺忽的影子。

    诗以高下不同的树与花起兴,言高树与湿地花朵各有其美,言外之意,是自己怎么就这样倒霉,本想遇到美男子,却偏偏遇上轻狂愚笨的家伙。读这样的句子,不要以为诗中人所见,真的就是貌丑心邪的坏青年。所谓“褒贬是买主”,骂的厉害未必真就厌恶。“不见……乃见……”的句式,看上去像是失望,其实似乎也不过是拿子都、子充的标准,揶揄一下对自己有意思的男子,当不得真。还有,狂且、狡童的骂,也不是真骂,更不意味着拒绝,骂一下对方,毋宁说是想在以后交往中占据上风。此外,也可能是女子对那些在自己面前自我感觉良好的“狡童”“狂且”的回应,目的是灭一下他们的傲气和威风。这些就是所谓“打情骂俏”了。明明是双方相约而来,偏说对方非己所爱,心爱叫冤家,可见其性格的爽朗善谑。少女对心上人主动发起调笑戏谑,可以想象,被调侃的男子绝不会甘拜下风,当有回敬。妙语如珠,往来应答,场面应十分热烈,气氛也极为活跃,少男少女率真爽朗的性格及欢快健康的戏剧性场面,在这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诗篇的情感是奔放的,高处茂盛的扶苏、高松,水中荷花盛开,满眼是枝叶放纵的红蓼,色彩鲜艳而不纤细,男女在这样的花海茂树中,奔放地抒发情感,是何等烂漫的光景!这是诗篇特有的青春气息,也是特有的民间歌唱的气息,是风诗中难得的几首接近原汁原味的民间歌唱之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诗经学习笔记-国风·郑风·山有扶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hpof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