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对成长两字深有感悟,一个人的成长,年龄与身体的成长看的见,而心理成长却看不见,但能从行为,言语中感觉的到。每个阶段,心理成长都会发展出一些能力,而这些能力的产生却是在平常的一些事上的觉察,反思,转换,一次次试错后,得出的结论,在遇到一些大事上,才把这些结论经过觉察,反思,去一一印证后,得出最后感悟而转变成自己的,一次次去突破,反思中成长。可往往在童年成长过程中,父母的参与,有些打击,指责,贴标签,等等一系列的,慢慢的也在损失一些年龄段的能力,反而变成了依赖父母,思想上也开始偷懒。开始延伸出一些看似小的坏习惯,在日积月累过程中,发现无法抵抗一些万变的外在,就像一个孩子的思维住在一个成年人的身体里,不想长大,俱怕长大,总觉的有靠山,有依赖,也习惯了这种存在,慢慢的在丢失自己,错过了一些心里成长,就像一棵小树长成大树,不经历风吹雨打,日晒雨淋,怎能长成一棵大树,期间会经历春夏秋冬季节的变化,还有外在的因素,比如虫,蚂蚁等等这些,一个上百年,上千年的古树,屹立不倒,谁知道它经历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或感知到了什么,这一切切的疑问,不就像一个人的人生,各有各的不同,都有存在的意义,人生中的经历变成了成长中的肥料,缺一不可,而反思,觉察是成长中的水,两者合二为一,不得转变头脑里的思维,一步步在升级换代,来面对变化多端的外在生活。
记得我小时候头脑想法很多,总是意想天开,甚至会让一些想法在想不通的情况下,不求助别人,而是把自己拉进去,当挡剑牌,以自己的一些少许认知,来想通,也不叫想通,而是以自我攻击自己而解决,!特别在8到11岁之间,那几年被头脑想法给占满了,那个时候好渴望有人能听听我内心到底在想什么,特别是妈妈,可那时候的自己,却无处可说,对同学说,要笑话,对父母说,不理解,反而打击,甚至根本不听,内在的声音慢慢的变成了没声音,开始沉默,变的不爱说话,更讨厌和人相处,一切都变的陌生,只有夜深人静时,那些内在声音才会出来一点点。而有些时候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选择了逃避,当做不存在,甚至有可能在梦中去解决这些问题,因为是梦,错了又重新来过,至到醒来过后,问题一样的存在,在我17岁左右,想过离家出走,才发现自己根本就没有能力,什么都不会,而在结婚后,和老公吵架,也想过自己独自去外面旅游几天,当散散心,也不敢,怕这怕那,一直依赖着别人活着,那一刻感觉到了人活着真的太失败了,连自主的能力都没有,体验太少了,在父母的呵护下,很多都不去学,不去参与,直到需要的时候,发现自己一无事处,自卑由此产生,连和陌生人说话都害怕,低着头,包括现在,虽然好了很多,可老公常说我说话时眼神漂乎不定,也是不自信的表现,试过去改,可已成习惯很难改,而现在尽量和别人说话,看着别人的眼睛,就好了很多。
就拿昨晚上和女儿聊天,关于学习方面,问女儿觉得我管的多吗,女儿来了一句,管的很少,很多时候都没怎么管,想想这两年,管的是要少一些,至少学习上有点放松,反而女儿的学习,说不上最好,至少是稳定的状态,不会因为上了四年级,成绩而下滑,昨晚上她还说,有时候都不相信自己,一次语文测验尽然能考过学霸,还比学霸高两分。我说了一句,这代表你有上升的空间,有潜力,女儿平常测验,考试,偶尔会考到全班第一名,特别是数学和英语。语文很少考到,对于女儿成长过程中发展出的能力,偶尔看看女儿的课外书,以成年人的思维去理解这些课外书,更多时候是以一些故事为主导,而告诉孩子一些做人的道理,努力不会白费,勇于挑战自己,去体验生活,遇到困难,学会求助,勇于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等等一系列,而这些都需要看进去故事后去想,去反思这些道理,可孩子与成年人的区别是,成年人多了反思,而孩子在这些无数的故事里,慢慢的去找寻这些,记得小时候,也看过课外书,就觉得好看,有时也会去想,如果我是故事中的谁,会像她这样吗?
成长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无能经历了什么,总会感悟出一些什么,然后加以消化变成自己的,每个阶段发展出来的能力,不一样,也不同,可总是有关联的,就像打游戏,升级打怪,一步步来,而不是跨过去的,就像看书一样,当以前最爱看的杂志,却发现自己不爱看了,不是不爱看,而是这些内容不在是自己喜欢的,感觉看了没有解到自己内心的迷惑,只有一些表面而已,反而自己喜欢看一些自己没看过的,值得去反思的一些书籍,这也需就是成长过程中,慢慢叠加的过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