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每个人都想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都想拥有彪悍的人生。可流传五千年的智慧经典《道德经》却告诉我们:“柔弱胜刚强”。这里面到底蕴含什么样的道理呢,我们应该怎么去理解呢?
《道德经》第36章: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举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意思:将要收缩它,必定先扩张它。将要削弱它,必定先加强它。将要废弃它,必定先兴举它。将要夺取它,必定先给与它。这个道理看似隐微,其实是明显地。故柔弱可以胜过刚强,其条件是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老子的《道德经》处处充满着辩证思维。柔弱之所以能胜刚强,是因为事物是一直处在发展变化之中,现在柔弱以后会成长为刚强,现在的刚强也会盛极而衰,慢慢走向柔弱。柔弱之所以能胜刚强,还有一个原因是暂时示弱于人,隐藏实力,韬光养晦,时机一到便可以胜过对方。比如当年越王勾践战败后忍辱负重为吴王驾车养马,他的夫人为吴国打扫宫室。取得吴王信任后被释放回国。勾践回国后,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并偷偷地练兵。同时每年送厚礼给吴王,迷惑对手。最后越王勾践大举攻吴,取得最后胜利。
再比如现在我们和美帝的竞争,前期我们一直是坚持走韬光养晦的外交政策,等我们实力强大到一定程度,试看将来之世界,将是谁家之天下。但话又说回来,即使将来我们成了世界第一,以我们中国人的智慧,我们也不会像美国那样“刚强”。我们还是会很“柔弱”,很谦和地对待世界人民,因为中国人胸怀世界,心存仁义,具有“利万物”的大境界。
《道德经》第76章: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意思是: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软的,死了以后身体就变得僵硬。草木生长时是柔软脆弱的,死了以后就变得干硬枯槁了。所以坚强的东西属于死亡的一类,柔弱的东西属于生长的一类。因此,用兵逞强就会遭到灭亡,树木强大了就会遭到砍伐摧折。凡是强大的,总是处于下位,凡是柔弱的,反而居于上位。
就像舌头跟牙齿的故事,牙齿硬还是舌头硬呢?当然牙齿硬了。可是,你牙齿掉光的时候舌头还在啊。
柔弱代表着生命力,代表着成长,刚强则是代表趋向灭亡。当你放低姿态,像水那样“利万物而不争”的时候,反而成长的更快。
反观那些很强势的人,总是以强硬的姿态和别人相处,让别人很不舒服,时间久了,最终受到伤害的还是他自己。
真正有智慧的人,肯定是谦和的人,当你心中想着别人的时候,自然会得到别人的爱戴。
我们可以追求强大,但真正的强大是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我们只有放低自己的姿态,保持“柔弱”的状态,才能取得更大、更长久的成就。
我们可以追求强大,但真正的强大是利益别人的高尚境界,“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你能帮助、利益的人越多,就越有价值,就能取得越大的成就。
如果喜欢本文,一定要收藏转发哦!更多精彩请关注(路寻写作创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