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转账成功1299元。”我咬咬牙把钱转给了某号主,全网粉丝100万+,有着多年的自媒体运营经验。
今年8月,我申请了人生中第一个公众号。在激动之余,我也遇到很多难题:比如引流难、不懂运营。
我很快把目光转向了知识付费,在买下运营课的那一刻,我的焦虑值缓解了50%,打开课程链接后,我的怒气值直接飙升到100%。
“这都是些什么内容啊?”
“不都是网上就能找得到的吗?”
“这点内容怎么还卖1299呢?”
当时,我的脑海里浮现的全都是“不值得”“大怨种”,最后也只能劝自己冷静地接受事实。
打开知乎,搜索知识付费,点赞量最高的是如何预防新型骗局—知识付费。
很多知友在这里抱团,讲述自己买课程被骗的经验,吐槽对知识付费的不满。
甚至有人说:“知识付费=割韭菜,呼吁大家千万别为知识付费掏一分钱。”
二、
知识经济时代下,我们选择知识付费主要出于两点,第一是直接获取别人的成功经验,第二是减少试错成本。
说到底,这是出于懒人和功利学习者心理:“太想成功,太想很快成功。”
在这种心理作祟下,当看到“靠自媒体赚到人生第一个10w+”,“用这种写作方法,我月入1w+,”我们总会不自觉心动,盲目冲动买下N门课。
当课程收获与付出金钱不成正比,你就会产生被割韭菜的想法。
但,把知识付费和割韭菜完全划等号,未免有点简单粗暴。
两年前,我报了某职业资格考试,为了一次性通过,我花了109元买下了一门名师课。
连续苦学了几个月,我最终成功一次性考过,拿到了证书。
知识付费,可以说是每年很多考公、考证党的福音,它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知识焦虑,让更多人顺利考试上岸。
但随着知识付费市场的扩大,信息和资源也越来越良莠不齐,让一些人开始有机可乘。
前阵子,我看到某大学生号主分享自己被割韭菜的经历,她说一心想学公众号运营,
结果买来的课程都是从网上复制粘贴的,投诉无门后只能发发文章吐槽。在她的文章里,我读到了自己被骗的影子。
我们损失了金钱,但他们损失的远比金钱更重要,比如用户信任感、打造的IP人设等等。
知识付费没有错,错的是那些一心搞钱、迷失初心的人,他们似乎忘了知识付费要为内容负责,为用户负责。
三、
如果你再问我:“以后还会知识付费吗?”我的答案是肯定的,但我会更慎重理智、综合评估后再决定。
通过我这几年的知识付费经验,结合前辈们的建议,给大家总结三个知识付费小指南:
1.了解自己真正的需求。
有时候我们盲目为知识付费,很可能是不了解自己真正的需求。
或许,今天你想学时间管理、明天就想学新媒体写作,盲目买课,盲目输入,很可能导致囫囵吞枣、消化不良。
确定自己真正想学的一个领域,购买该领域的专业课程1-2门,了解课程可以提供的服务范围。
像有些课程是纯知识、有些是知识+实操陪跑、有些是知识+专业咨询,根据自己的需求度精准选择课程。
记住,课不在多在精,贪多会嚼不烂。
2.做好自媒体博主“背调”。
在我看来,知识付费是一项投资,我们要做的是将风险最小化。
全平台搜索博主的账号平台,查看往期内容,有办过哪些课程,学员的反馈如何。
我们可以加入内部社群,和其他学员交流,了解一些真实的反馈。
若博主有开直播,也可以去了解下,看看TA输出的观点和内容是否专业,是否能支撑起课程内容。
建议大家选择可信度高、资质好、正面反馈多的,切不可只看课程的表面宣传或价格高低。
3.实战和试错大于课程。
有些人买下课程后,有兴致就学5分钟,大部分时间都放在角落里吃灰。
其实,买下课程只是你迈出的第一步,课程只是教会我们一套“打法”。具体怎么打还得看自己,实战和试错才是后面很长的路。
如果你想速成一项技能,把80%的希望都放在课程上,那100%的概率会让你失望。
适度降低期望值, 学完课程后,在实战和试错中多总结,多反思,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这才是知识付费的价值和意义。
在知识付费时代,我们要学会擦亮眼睛,也要学会为有价值的内容知识付费,让自己升值赋能。
不要再说知识付费就是割韭菜了,是不是割韭菜取决于我们的甄别能力和真正的投入产出比。
如果你做不到学会甄别或学以致用,很可能就是下一秒的“新鲜韭菜”。
文章首发于公众号白日梦响家。
作者:念君,90后自由撰稿人,专注自媒体运营副业,喜欢分享成长/思维/干货,期待与你做朋友,与你深度链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