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知识付费不好被定义?在知识付费领域中,除了做内容提供方以外还有别的机会吗?本篇谈谈我对知识付费的看法,以及带你从这个领域里中最基本的两个角色,去窥探存在的创业机会。
一、为什么很难定义「知识付费」?
我是个看事儿不看词儿的人,有一类新名词的诞生,只不过是因为有老概念在给他撑腰。这种词儿,要么是换了种说法,要么是综合了下概念。例如「知识付费」,虽然词儿新,但他背后的概念可一点都不新。从知识付费的产品形态中,我们能看到教育培训、图书出版、多媒体内容、广播电台、信息传媒等等行业熟悉的影子。这也是为什么「知识付费」四个字很难被准确定义。
如果硬要给「知识付费」找个爹妈,我倒愿意让教育培训做他爸爸,图书出版做他妈妈。因为知识付费未来的终局,最有可能归类到教育培训行业和图书出版行业里。至于这孩子越长越像爹,还是越长越像妈?我大胆预测下:即像爹又像妈。别笑,教育培训和图书出版原本就是一家。
二、为什么会有新的机会?
刚刚说了知识付费的概念不新,那还会存在新的机会吗?存在。我们先从知识付费历年来的形态演变开始,看看你我都一定经历过的不同形态下的「知识付费」吧。
- 童话故事书:4岁、图书
- 英语单词卡:10岁、图书
- 庞中华光盘:13岁、VCD
- 篮球教程光盘:14岁、VCD
- 北京四中远程课:15岁、电脑端网校
- 高中语文提分班:16岁、线下面授班
- 英语四级真题册:19岁、图书
- ... ...
- 吴晓波公众号专栏:30岁、公众号
- 得到APP专栏:30岁、移动APP
从纸质书籍、到VCD光盘、再到现在的公众号付费听书,这些都是广义上的知识付费,而且不难发现,随着承载知识的介质在升级,知识付费的产品形态自然也在升级。
不知道你有没有留意到,现在很多英语教辅图书都可以在页脚扫码了。扫完后跳转到一个可以让你练习、播放视频、甚至提问的页面。这跟十年前,我们买英语四级练习册附赠一个磁带相比,并无本质上的差异。但,正是因为承载知识所用的介质在升级,才给了知识付费新的形态和新的机会。
三、可能存在哪些机会?
如何分析知识付费领域里存在的机会?我们不妨把目光投向这个领域中,最最基本的两个角色,然后试图从他们身上找答案。
角色一:知识提供者(B)
角色二:知识消费者(C)
这两种角色在「提供知识」和「消费知识」上存在着多样的需求,找准一个角色的一种需求,并为其提供服务,便是一种机会。
01 服务知识提供者(B)时存在的机会
服务B时,本质上就是要思考,如何帮助B更好地赚钱,即让B赚地更多、更快、更持久。参考公式:B更好地赚钱 = 更多流量 * 更高效率。
- 机会一:平台
平台机会,是指做知识付费领域里的淘宝,让B们都来,挂上自己的内容,在我这完成交易。这类机会不是人人都敢做、人人都能做的。主要存在如下难点:
难点一:有能力提供源源不断的流量,即让B能持续地赚钱;
难点二:能提供给C更多优质的B。这样做,一来,C买到好内容好知识,进而更信任你的平台,才有可能用口碑的方式,以更低成本获取更多的C;二来提供给C交叉购买以及复购的机会,进而提高一个C对于平台的价值。
难点三:能源源不断地发掘并培养新的优质的B。这样能构建更健康的内容生产生态,同时也可以避免因几家内容方独大,而造成平台被要挟的局面。
难点四:如何提供好用的工具来完成知识交付的全过程。电商平台的工具属性比知识付费平台的工具属性要弱一些,究其原因,电商模式中是「交易即终点」,也就是用户买完就跟平台没太大关系了,顶多加个物流监控功能。而知识付费平台却是「交易即起点」,即购买知识内容才只是刚刚开始,如何提供工具更好的承载知识、服务C是更大的难点。
- 机会二:工具
工具的逻辑很简单,给B们提供好用的工具,并以此收取使用费。比如:基于微信生态的一站式工具(如小鹅通)、互动工具型工具(如小打卡)、直播型工具(如CCTALK)、营销类工具(如建群宝)等等。
工具型产品之所以被投资者看好,一来他们可以有不错的现金流,小鹅通2017年全年流水达7个亿;二来具备成为平台型公司的想象空间。
- 机会三:软性服务
如果说给B们提供工具,好比是给他们提供上战场的弹药炮火的话,那提供干粮馒头的机会也是存在的,这类机会叫做软性服务。
比如:为B们提供培训、咨询等服务,以此帮助B方更好地运营品牌;再比如,像有道精品课签约老师,提供MCN服务(Multi-Channel Network,类似经纪公司模式),也是软性服务的一种。
- 机会四:流量渠道
为B方提供流量互换、内容分销、渠道合作、甚至地面推广等直接流量机会。这个机会很像早几年新东方大愚书店在全国招代理一样,我有内容、品牌,你有渠道,我们合作分成。
02 服务知识消费者(C)时存在的机会
服务C时,本质上就是要思考,如何帮助C更好地学知识。参考公式:C更好地学知识 = 更好知识 * 更高效率。
- 机会一:内容
直接做个知识提供方(B),提供某垂直领域的知识内容。目前我们看到的从大(吴晓波、凯叔讲故事)到小(某三线城市英语老师)的内容方,都是在这个机会里。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我坚定的认为:人人都是独立教师的时代也不远了。做个B方是大家普遍最熟悉的、也是准入门槛最低的机会,不在此赘述了。
- 机会二:服务
即直接服务C,让C学知识时更高效的工具或服务。比如笔记保存、复习练习等工具,再比如,一个监督你学习的社群服务。而围绕提升学习效率这一点,未来还有可能出现「知识付费领域的大众点评」,如何通过评价机制,更好地让用户选择适合自己的知识内容等。
四、小结
- 别被知识付费的概念圈住,看事儿不看词儿。
- 做平台的梦想很美好,但实现路径很痛苦。如果没有金刚钻,你的团队可以先从一个好用的工具开始做起。
- 随着做平台、做工具、做软性服务的公司增加,作为一名知识提供方,其创业门槛将近乎为零。唯一的难点就只剩,你能不能提供好内容、好知识和好服务了。
- 像图书出版的B方,要经得发行渠道和流量的考验;像教育培训的B方,要经得起产品研发和用户服务的考验。
- 所有的机会都离不开让C端用户成功。不关注用户能不能学好的知识付费产品,都是耍流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