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妈妈爬坑日志2
抱歉啊,当然不是流量奇迹,但我期待的事确实很快发生了:)
记得上个月因为读了《父母的语言》,大发感慨,忍不住分享,于是在简书挥毫泼墨,一气呵成,酣畅淋漓。或许因为平常的积累,内容写得比较充实。居然获得了几个赞,还意外获得两个简书贝。可惜平常工作很忙,也没有继续更下去。
最近几日,状态不佳。时常在家里“逼迫”不到4岁的儿子。不但孩子委屈难过,自己也后悔郁闷。记得育儿博主大J说过,最好记一下自己的情绪日记,这样就会发现自己生气的情况大概是怎样。于是打算下决心日更。
我连更了几天,突然发现,其实孩子做的事,都有认知和能力的局限性。在他们看来,做有些事有些是出于好玩儿、好奇,而有些事是由于委屈生气。如果家长能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看世界,保持觉知,就绝不会像我那样,“触景生情”,怒气大发,凶神恶煞地吼孩子。
我发现这似乎是一个怪圈。发怒就像犯毒瘾,每次事后都会后悔,而每次后悔都是无效。面对类似的场景,总会进入不经大脑而立刻发怒的怪圈。就好像心里有个按钮,只要孩子这样,就会触动我的心理按钮。按钮一碰,就启动一个立即发怒的程序。什么平时积累的育儿知识,统统在怒气中,灰飞烟灭了。
前天,儿子干益生菌的时候,突然一阵哈哈大笑,随即“扑”一声将奶粉从小碗中吹开,弄得桌子上一片雪白。遇到此景,我一时间很想发火,但理智上又知道不应该发火。在这种理智与情绪的冲突中,我像一座雕塑一样,目光呆滞,一动不动地呆坐了半分钟。儿子一看妈妈变成雕像了,着实被我吓到了。他悄悄看着我,停止了手里一切活动,一溜烟跑到别的房间去了。更不幸地是,怒气还是战胜了我的理智。我冲着儿子的房间一顿大吼,还把儿子揪出来,一顿乱批……结果可想而知。
如果在这个情景中,我能保持觉知,那我就会很清醒地解读这个场景:孩子这样做,一是出于好奇,想看看吹一下会是怎样的情形。二是此时此刻的他一定是很专注在这件事上,是比较放松的状态,丝毫没有警觉身边的妈妈会怎样“修理”他。我正确的反应是,首先不要用那么激烈的反应中断专心“搞研究”的孩子,等他完好了,再跟孩子分析情况:如果想看看细粉吹开是什么情形,我们可以做烘焙的时候吹一吹就好了。
事后我复盘,我之所以这样反应,是因为潜意识里有个标准:进口益生菌这么贵,你怎么能这样浪费呢?是一种贫穷的思想使我抓狂,从而进入控制狂的角色。
后来,我似乎想起一个深埋在记忆深处的类似场景。妈妈让我到厨房把糖罐子拿给她,我很乖地去做了。我记得那个糖罐子是一个透明的立方体,带着橘红色的盖子。突然,我突发奇想,“如果我把糖罐子翻过来,那么白糖会不会飞起来呢?”当然了,不用说,由于重力作用,白糖当然不会飞起来,而是全都沉在糖罐底部。三四岁的我当然不懂这些道理。说干就干,我立刻把糖罐子翻了过来。可谁知,糖罐子一翻过来,那些白糖就哗啦啦的倒在地上。虽然我立刻把糖罐子扶正了,但洒地上的白糖还是很多的。老式糖罐子的盖子既没有螺旋,又没有卡扣,一翻过来,里面的东西当然会掉了。年幼的我,当然不会想到那么多。
妈妈问了我事情的整个过程,虽然我诚实地讲了整个过程,但却没有得到妈妈的理解,她似乎对我的好奇不怎么感兴趣,而是对“浪费”这件事很恼火。当然了,我得到的是妈妈的一顿大吼。我记得当时的感觉是很委屈,因为我不是故意要浪费东西。
我想,现在的我这样对待儿子,是出于一种内化的互动模式。这种模式已经成为我的本能。我从小被这样对待,没有人向我演示,在这种情景中,一位温暖的母亲会怎样做。
记得很多年前读过约翰·布雷萧的《家庭会伤人》。书中的以很多实例来总结了一个现象,不正常家庭的症状是代代轮回的。比如:酗酒吸毒等瘾症、单亲、未婚先孕、家庭暴力等。究其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些家庭的孩子从小以此为精神食粮,无从看到一个正常家庭的运行方式,往往把这些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内化为本能。就像打字打熟练了,自然不用每打一个字都想想指头该怎样动;就像双语家庭的孩子,两种语言从小习得,说话不用动脑筋该怎样说。所以我认为,人格的形成除了基因的贡献,很大一部分是如何“习得”。
绕了这么久,我获得了什么惊喜呢?那就是我退一步,孩子进万步。
昨天,同样的情景再次发生:儿子因为好奇,拼命地摇着自己的储蓄罐(结构跟我当年弄翻的糖罐子很相似)。结果储蓄罐盖子飞了,硬币洒了一地。而我的反应居然大不相同:我对着儿子开怀大笑。此时的我,是真心觉得儿子可爱,没有觉得他很捣蛋。这时儿子脱口而出:“我生气了!”。随后乱扔一气。不过,因为我保持了觉知,发现他扔的都是衣服、玩具等软和的东西。我随即告诉他:“那你好好生个气吧,生好了气,妈妈抱抱。”儿子接着一边说自己生气,一边跑到别的屋子里扔东西。不一会儿,他跑回来说:“妈妈,我生气生好了!”还主动蹲下来,把所有扔掉的东西都捡了回去。我开心地说:“来,妈妈抱抱!”。这幅场景好温暖。
当晚,我也没有催他睡觉,只是说,“你看完书自己睡觉哦!”没想到孩子看了一会儿,就主动上厕所,关灯,上床睡觉了。惊喜啊!
读者们,这是什么情况呢?或许在简书日更中,我释放了能量,保持了觉知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