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北之地——西伯利亚史诗》读书笔记的补遗,应该是最后一篇了。
目录下:
那些少人知晓但牛逼闪闪的人啊「第1辑」
「1499」
【对中国的想象】
俄国乃至欧洲为打通北方航道的目的,是为到东方,与中国(附带日本)开展贸易。
中国是欧洲进口商心目中的“黄金国”,是商业繁荣的无限源泉。亚美尼亚人海顿就在书中幻想般写到:“契丹(当时他们对中国的称呼)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王国,那里生活着很多民族,蕴藏着无限财富与珍宝,那里的百姓比任何其他地方都更智慧、更工巧,他们在艺术和科学上的造诣无人能及。”
【投资未成,殒命大海】
138
1648年,在冒险家杰日奥尼夫率领到达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分界处的伟大探险队里,有一位叫【阿列克谢耶夫】的商人,以探险队投资人/赞助者的身份同行。他在一场海上风暴后消失(遇难)了。
简单的几句话,轻飘飘跨过一个人的一生,这在历史书中常见,令我更慨叹的是,这是一位投资人,毫无疑问,他是想通过赞助这么一次探险来名利双收,地理发现是名,可预期的大量毛皮是利,然而,他的代价不是投资失败,而是把自己的命搭进去了。
以此对比,现代社会的投资人幸福太多,回报天花板却丝毫不会低于那个蛮荒而激昂的时代。只能说,我们何其幸运,生活在人类历史迄今为止最好的时刻——对大多数人来说。
【彼得大帝的专业】
151、153
1724-1725年,1个月内,被病痛折磨的彼得大帝2次为勘察加探险亲自批示,来看看沙皇有多专业(我也理解了为何他能被称为“大帝”):
第一次是给海军部的,
1、选出曾经去往西伯利亚并归来的测绘员,负责确定地理坐标和计算距离的地形学家;
2、选出一个中尉或少尉陪同他们一起前往西伯利亚和堪察加;
3、选出一个海军学校的学生或学徒,他需要能够在那里建造一艘带有甲板的舰船,类似这边大船旁边的那种,再派四个带着工具的木匠、一个海军下士和八个水手和他一起;4、为这次探索从这里运去两倍的船帆、滑轮、绳索等等,以及四门小炮和弹药,和一到两名帆篷工(修理船帆的工匠);
5、如果在俄罗斯海军中找不到这样的航海者,就立即写信到荷兰,找两个熟悉日本北部海域的人。
第二次是直接给探险队队长白令的,
1、在堪察加半岛或其他地方,建造一到两艘配有甲板的船只;
2.、搭乘这些船,沿着向北方延伸的陆地航行,这也有可能是美洲的一部分(毕竟没有人知道它的尽头在哪里);
3、找出这片士地与美洲的连接处,继续前进,直到到达一个属于某个欧洲国家的地方。如果您遇到了欧洲的船只,就跟它确认一下最近的海岸名称,记下来,亲自到岸上去,获取第一手资料,并在地图上定位,最终重返俄国。
探索美洲,然后再回到这里!没有人,甚至是白令,都无法想象任务的艰巨和距离的遥远。堪察加半岛距离圣彼得堡1.1 万公里,要在那里建港口和船只,以供此次使用!而从那里出发,有一片大约4000公里的未知水域,把他们与今天阿拉斯加的西南海岸隔开。这相当于哥伦布到达美洲距离的2倍,然后他必须设法回到圣彼得堡的皇宫。这是一代雄主沙皇的命令。
【阿拉斯加俄属时期的真实状况】
297
在大陆边缘和岛上,俄国人分别建造了两处主要定居点,也就是由木墙保护的要塞,它们与前几个世纪俄国人在西伯利亚各地扩张时建造的要塞十分类似。
但人口很不均衡。“纯正俄国人”(大多是西伯利亚或波默尔血统)比例甚小,甚至在俄属美洲的整段历史上,都不会超过千人。所以,在这个俄国还保持着农奴制,农民也大多依附于主人田产的时代,上哪儿去找定居者?缺乏来自“本土”的定居者是俄国殖民计划的最严重的障碍之一。
定居点里民族混杂,主要是在跨种族婚姻中诞生的克里奥尔人,以及阿留申或科尼亚格的猎人和渔民一他们先是与俄国人合作,然后被他们带来了此地一一而特林吉特印第安人则在商栈附近保持着他们传统的生活方式。
他们只能依靠土著劳力开展为俄美公司带来财富的狩猎和捕鱼活动。几名俄国步枪手来自海军部派遣、公司供养的小股部队。俄属美洲与先前西伯利亚征服的土地没有任何相似之处。阿拉斯加是俄国人所生活的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土著人口占多数且有组织的真正殖民地。他们还不断受到前来挑战的外国竞争势力的威胁。这是一个全新的命题,在征服欧亚大陆广阔天地的过程中,俄国人没有做过任何相关准备。印第安人的反抗,夹杂着美国私掠船的入侵,人数甚少的定居者长期生活在危险动荡的感觉中。敌人无处不在,内外兼有,这种持续的弱势,也是俄国在几十年后决定出售阿拉斯加的原因之一。
【经西伯利亚通往阿拉斯加的交通线】
303
俄国不得不卖出阿拉斯加的更大原因,是实在太过遥远,
横跨整个西伯利亚将首都与阿拉斯加商栈连接在一起的交通线路过手漫长。货物需要经过在雪橇上或泥泞草原小道上数星期的运输,再在各条河流的驳船间多次转远;它们随后需要翻越鄂霍次克道路上的艰险山口,之后,为了将它们运往勘察加和阿拉斯加,还有多达半数装配不当的双桅横帆船会永远失去踪影。衣物、工具、武器和基本的生活用品都只能陆陆续续地运达,运输成本则更是会高得惊人。食物在到达目的地之前就已经变质,甚全连科迪亚克(阿拉斯加定居点)的狗也不愿碰从破船上卸下的咸肉。无止境的转运杜绝了质量特别大的货物被补给的可能,人们不得不将船锚打碎成小块,从而让它们通过雅库茨克至鄂霍次克的艰难路程,随后再在鄂霍次克将其重新铸成一块。在殖民地里,人们过着没有面包的日子,坏血病在肆虐,日子让人绝望。
当时外国舰船通过麦哲伦海峽或好望角到达太平洋的时间却比俄国商队穿越整个西伯利亚花费的时间还要短。
从这点上来说,俄国能保住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已经是不小的奇迹了。
【地理学会】
396
16-19世纪,是地理的高光时刻。
俄国地理学会成立于1846年,相当于一种权力的学术前台,汇集了当时最敏锐的大脑,大量创新和颠覆性思想在地理学会的四壁内激情碰撞,他们影响力巨大,得出的结论举足轻重,
地理学会组织探险、收集并分析数据,设立博物馆,传播知识并向最高层建言献策。
不仅俄国,英国等欧洲强国在更早时期就设立了地理学会。
背景是全球地理大发现,科技大跃进,地缘政治博弈全球化。
【李鸿章出使俄国逸闻】
518
俄国为了修建穿越中国东北的西伯利亚铁路,在1896年李鸿章作为钦差大臣访问俄国时,大动脑经引诱这位大清实权派
首先,为了避免李鸿章被其他欧洲国家纠缠,俄国特意派出一艘战舰,前往苏伊士运河的塞得港迎接李鸿章。抵达敖德萨之后,俄国方面为他举行了一场通常仅为来访的君主准备的阅兵式,向他致意。
最后,一列专列载他穿越整个俄国,送至首都圣彼得堡,负责主要接待的俄国财政大臣【谢尔盖·维特】(也是当时俄国的实权派)写道,“李鸿章在我见过的政治家中,是个中翘楚。事实上,即便他显然是一个未曾接受任何欧洲教育的中国人,他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受过良好的教育,重要的是,他具有过人的智慧,且不乏常识。事实上,李鸿章主导着中华帝国。”
维特还自夸懂得如何接待一个东方人,这一段太生动了,“首先,人们提前告知我,在与中国官员谈判时,重点在于切忌行事急躁。似乎这是一种缺乏风度的表现。当李鸿章走进餐厅时,我身着制服,通了上去,互相进行了长久的施礼致意,郑重地反复鞠躬。接着,我带他走进第二间房间,命人奉上茶水。李鸿章和我落座,而他的随员和我的官员们都站着。接着,我问他是否想要吸烟。这时,李鸿章喊了一声,近似公马的嘶鸣。两名男子从耳室跑来,一人持烟具,另一人携烟草。吸烟的仪式就此开始:端坐的李鸿章带着庄严的宁静,心无他虑,仅关心吞吐烟气,注意着烟具的运行和手执烟斗的方式,以及将烟斗自口中取出或放入的方式。自然,在第一次会面时,我一点也没有谈及正事。”
当时俄国恰好发生一起因为向穷人发放食物而引起数百人伤亡的踩踏事故,李鸿章获悉后,说了一番令俄国人惊诧的话,“你们国家的官员非常缺乏经验。在我担任直隶总督期间,鼠疫突然爆发,成千上万的人因此丧命;然而,我一直给天子报告,地方繁荣,倘若有人问我是否暴发了瘟疫,我会给出否定的回答,所有人都十分健康。请告诉我,用成千上万臣民的死讯去激怒天子,有什么好处呢?”维特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写道:“在听到这一评论后,我对自己说,无论如何,我们较之中国还是更进步的。”
【诺里尔斯克的矿产】
625
诺里尔斯克,地球上最有丰饶的矿床之一,这里的土壤几乎包含了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里所有的元素。
煤矿在这里到处都是,其质量也可同己知的最佳矿脉相比肩。
此外,铜、镍、钴、钯、锇、铂、金、银、铱、铑、钌的储量也令人印象深刻。全球己知钴储量的十分之一、镍和铑储量的五分之一、铂储量的四分之一以及钯储量的三分之一都在一片集中区域内。
诺里尔斯克让苏联跻身世界矿产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列。
【什么是一条航路】
658
一条航路,需要配备以下:基于地形和水文数据的可靠海图、用以标明障碍物的灯塔和浮标、供船只停泊并获取给养与燃料的港口、用以在艰险的水道内引导船只的职业引航员、一支能够监视和保护贸易活动的舰队,还有海关部门。
【区块理论】
696
古老的殖民主义原则——先到先得,对此前无法到达的处女地的征服能够以最小的代价实现。尽管尚未有人抵达北极点,且人们甚至不知道在纬度最高的地方存不存在未知的
土地,1909年加拿大先人一步,颁布法令宣称,在其现有领士的最西端、最东端与北极点
所构成的三角形之内,所有己知和未知的士地均为加拿大的领士。
这是区块理论,沙俄在1916年对此表示赞同,同时宣称俄国-挪威国境线、杰日尼奥夫角和北极点所构成的三角形内一切岛屿和群岛为俄国领土。
【俄罗斯有中文名的远东城市(部分)】
布拉迪沃斯托克,,意为“统治东方”,俄远东最大城市,俄太平洋舰队基地,中文名「海参崴」
哈巴罗夫斯克,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汇流处,俄远东地区第二大城市,中文名「伯力」
布拉戈维申斯克,意为“报喜城”,俄远东第三大城市,中文名「海兰泡」
乌苏里斯克,中俄远东商品集散地,中文名「双城子」
尼古拉耶夫斯克,中文名「庙街」
涅尔琴斯克,「尼布楚」
萨哈林岛,比台湾岛大2倍多,中文名「库页岛」「苦叶」
【古拉格】
593-620,
母狗战争,638
表面上看,“古拉格”一词是“劳动惩戒营管理总局”的缩写,不过是内务人民委员会下属的一个部门。它成立于1929年,用以伴随农村的集体化,并组织将集体农庄成员及其家人流放至极北地区、西伯利亚地区 或中亚地区的队伍。随着时间的推移,古拉格承担起了看守的职责与责任。它先后于 1930年和1934年逐步接过了全苏联所有监狱、少年教养院和劳动惩戒营的看管。
这是一处隐藏于栅栏和铁丝网之后的秘密世界,其中的居民人数长期都是最高机密。西方出版的有关这一不断扩展的苦役犯监狱的第一批著作基于纳粹在其占领的苏联领土中所发现的文件。
在最为卑劣无耻的罪犯内心最深处依然保有一些深刻的道德观念,例如告密和间谍活动是 “最为恶劣的犯罪”,是“人类一切罪恶中最为黑暗的”,
被幽囚于监狱中的犯人们是一个地下王国的公民。这个国家有自己的议会,即“维彻”。这一术语指古老的自由城市诺夫哥罗德所拥有的议会,它是否召开取决于因犯们所面临的情况和所拥有的机会,其目的在于处理社群内的重大事务。维彻有自己的机构,会选出一位被称为“长老,的首领和一位负责以书面方式保存决策的书记官。当站狱答理方无力独自 处理问题时,“长老” 便是他们非官方的对话人。
囚犯有自己的财政部门,公共资金池被称为“奥布辛阿”,
在交出栏中,“贿赂” 一直是耗费最大的项目之一。社群联合起来,向负责押送的士兵提供贿赂,从而换取他们允许例如让病人乘车或是替精疲力竭的队伍中的一名因徒解开枷锁。在可能的情况下,人们也会收买法官,而行贿法庭书记员的情况则更为常见:囚犯社群的公库还会向刽子手支付一笔薪金,其数额通常高于他的工资,同时给予刽子手大量的优待,包括性、衣服、鞋子等方面,以及为他提供伏特加。
刽子手是手持皮鞭的家伙,以自己臂膀的力量决定鞭痕的深浅和苦苦求饶的犯人免于死亡或得以愈痊的机会。每一名囚犯都明白,“迟早他都会死于刽子手之手”。因此,刽子手必须被收买,全俄几乎所有的监狱皆是如此。
在苦役营地的囚犯中,绝大多数人自然不通读写,但他们是行走的判例,对帝国刑法的记忆超过任何一家法院。
囚犯群体也自有其法庭,且相当残酷无情。倘若某位囚犯盗用公款,倘若有人违反“长老”的命令,他的命运便已注定。
囚犯们的宿舍木屋外貌极其相似,长20米,宽10米,被分为两部分,平均而言,一间木屋中居住着140名囚犯,床铺宽75厘米。在1951年,平均每位囚犯的居住面积为1.16平方米。
古拉格的 501-503 工地,指代着斯大林时期最为浩大的工程之一:建设一条1459公里长的铁路线,先后穿越乌拉尔山脉和冻士苔原。这是一条几乎修建在不毛之地中央的铁路,冬季,这里的气温逼近零下50摄氏度。但夏季的气候更为恶劣。
斯大林想要修筑一条新的洲际铁路,它平行于西伯利亚铁路,但在后者以北数千公里,位手从未有人定居的地带。他已经为这条铁路想好了 名字:“极地铁路”。
原子弹在一瞬间推翻了军事领域的所有先决条件,苏联决定在相关地区修建一系列有能力控制并保卫一处潜在前线的港口与机场,以此强化防御线。
前面所说的诺里尔斯克便位于其间,负责这处矿产开采的便是古拉格中规模最大也最为严酷的一处营地。
斯大林以及苏共中央己经设想,在第二阶段横穿整个东西伯利亚地区,将这一超大型铁路工程自叶尼塞河延伸至楚科奇半岛的白令海峡岸边,与美国的阿拉斯加州隔海相望。
建造如此巨大的工程,需要巨大的劳动力。俄国人民的苦难来了。
当局在1947年6月发布了一系列有关盗窃与浪费的刑事责任的著名法令。根据其中的规定,最轻微的小偷小摸也会被判七至二十五年的监禁或劳役。这些法令所规定的刑罚超出当时依据此前法规所采用的量刑标准十倍。法律颁布后的数周之中,超过38万人被判刑,
在法令颁布后的六年内,150万人因为种种原因被送上了前往苦役营的道路,其中有
40万人为女性。到1953年,因1947年的法令而被捕的人占古拉格囚犯总数的 40%。
这些是数据、统计结果,但它们之中还隐藏着众多的悲剧命运。比如有理发师因为曾经替一位女性朋友免费理发而被判了两年。
有人以“崇拜外国科技”的罪名判了五年,
还有很多二战时期的士兵,战争期间曾经被德军俘房,1945年后,他们又遭到了占领德国的盟军的羁押,在纳粹的集中营内,这成千上万名苏军战俘已经遭到了较其西方同行更为恶劣的对待(因为苏联没有加入《日内瓦公约》,苏联战俘的权利因此未被敌人承认),随后被移交给苏联当局,他们被怀疑曾经与敌人合作且并末战斗至最后一枪一弹,甫一回国便被投入 “审查营”,其中绝大多数人未能离开古拉格,
古拉格的健康状况,1947年,仅有8%的苦役犯能被列入“身体健康、能够从事工作”的第一等级。
在斯大林时代,古拉格惩戒营主要承担两大职责,
1、隔离社会中对当局构成威胁的因素;
2、为其发起的大型工程提供免费劳动力。
因此,古拉格在苏联经济中扮演重要角色。人力资源的管理令其成为首屈一指的投资者之一,也是最大的承包公司。直至1953年,古拉格都是当局一切重大工程诱人的劳动力供给者:开挖运河、修筑道路、建设大坝、铺设铁路、建造工业复合体、开挖矿脉、采掘各类金属。
囚犯数量也经历过大幅波动,从1929年建立之初的70000多人,到卫国战争前夕达到了230万人,1950年至1952年间维持着250万人的峰值数据。
这个帝国在全国范围内拥有476处营地系统,主要分布于西伯利亚和极北地区。每一处营地系统自身也由数以十计 (有时甚至数以百计)的营地构成。在试图找出关于在押因犯尽可能精确的数据的同时,俄罗斯历史学家们成功得出了下述估算结果,这也是今日最为可信的数字:自1929年至1956年,大约2200 万至 2750万人曾经被关入惩戒营。
对于系统内部不同循环及其机制的深入研究尚待开展。直至今日,对于内部文件的检读仍未能加深我们对于这一问题的认识。例如,没有任何一份文件证明存在一股以增加免费劳动力库存这一意图为源头的高压大潮。这一系统以一种随机的模式运行着,它好似一个巨大的、活生生的组织,不断尝试与所处的政治和经济背景相适应,但它的体量是如此庞大,以至于最终脱出了其领导者的实际行政管理。一波接一波不可预见的浪潮引发了种种彼此矛盾的力量,由于受到它们的推动,驱使其运转的逻辑越发混乱,而其下属机构也显得自治而不可控。
然而,大型工程与大规模逮捕的浪潮相重合。正是得益于将部分农民投入,苏联才得以在20世纪30年代初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并展开密集的基础设施建设。而正是在1947年的一系列法令之后,国家着手实施了诸如极地铁路等工程。一次次浪潮使当局能能在有需要时“征收” 部分免费劳动力,没有这一点,这个时代的种种重大工程绝无可能付诸实践。
1953年,随着斯大林忽然辞世,古拉格系统轰然倒地。1960年古拉格撤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