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8/26 星期一 晴
余华的《兄弟》,全书600余页。半个月前读了三分之一,正好看完了上部。今天下班后又去书店读完了中间的三分之一,读到了李光头的真正发迹,隐约能感觉到后三分之一的走向会比较悲。碰巧书店要关门了,停一停也是好的。
先不说书的具体内容,单说说小说的魅力。记得在大一的时候,我一心情不好就跑去图书馆看古龙的小说。因为我发现读小说的时候,人能跟现实世界暂时分开,进入到一个新的天地。现在的我更愿意把那个阶段叫做,大脑的旅游。大众口中的旅游我认为是身体层面上的,尤其眼睛层面上的。但是读好的小说作品,是一种更高级的旅游。
第二我想说说最近三个月我发现自己最大的一个变化是,变得不那么宽容了。我之前是一个对作品宽容度很大的人,比如我看的一些小说,还有电视节目,我都是极大化的看到他们的优点,对缺点一笔略过。但我现在很容易就进入一个批评家的角度去看这些。我也分不清是我浮躁了,还是这些作品水平下降了。比如《圆桌派4》我会觉得窦文涛的反应不如之前了,比如听道长《八分》节目,听到道长一次次大声假笑,我只觉得尴尬无比。又比如这本《兄弟》。
看上半部的时候,我觉得有些情节太俗套了,我就是指他们爸爸cos《美丽人生》那一大段。用一次的确有让人感动的作用,可是一次次的使用,只让我觉得出戏,拙劣的煽情。
今天看中间的三分之一时,我觉得好几处有凑字数之嫌。从李光头游说那五个人投股,到李光头第二次创业成功前,某一大段把五个人的反应,用排比的手法一次次得写,让我只觉得甚是无趣。
我希望是在我看了一些好作品后,对作品的要求变高了,而不是另一种情况。时间会给出答案。
网友评论